折叠屏手机,没有苹果行吗?( 二 )



折叠屏手机,没有苹果行吗?

文章图片
图3/5
摄影:曾靖
随后的2020年 , 除了三星、华为 , 摩托罗拉也推出了折叠屏手机 , 价格均超1万元甚至逼近2万元 。 此前 , 因为芯片库存困境 , 华为Mate X的售价被炒到4万至6万元的“天价” , 成为一款现象级产品 。 如此昂贵的新鲜事物 , 被消费者戏称为“有钱人的玩具” 。
虽然折叠屏手机这个品类一诞生就注定还不是一个普通人能消费的产品 , 诞生之时也遭遇各种质疑 , 但手机厂商对这一技术趋势的决心依然笃定 。 而折叠屏手机竞争的背后 , 其实是一场关于手机行业创新的竞争 , 也潜藏着各家手机厂商的野心 。
2017年 , 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有史以来的首次下跌 , 以中国市场出货量下滑5%为节点 , 宣告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进入存量时代 。 而从2018年开始 , 智能手机的销售增长近乎停滞 。 因此 , 谁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创新点 , 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存量竞争中找到更大的优势 。
根据DSCC的调研报告 , 2021年三季度 , 三星在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93% , 其中三星Galaxy Z Flip3的市占率为60% , 三星Galaxy Z Fold3的市占率为23% , 华为以6%的市占率位居第二名 。 DSCC预测称 , 到第四季度 , 三星的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至95% 。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国内手机厂商即便面对高昂的成本 , 也愿意积极投入生产折叠屏手机的重要原因 。
在荣耀Magic V发布后 , 荣耀CEO赵明极力渴望证明自己的积极性和研发能力:“我们在荣耀独立之后 , 2021年年初 , 在供应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时候 , 就已经开始去筹划或者已经启动开发折叠屏的工作 。 否则这么复杂的工艺 , 很多厂家可能在之前准备了很久 , 但是对于荣耀而言 , 其实我们真的是完全独立出来之后才开始 。 ”
在三星和华为探路之后 , 小米、OPPO、荣耀等手机厂商的意图类似 , 均发布了折叠屏手机产品 。 不管是投石问路也好 , 还是展示自己技术研发实力也罢 , 他们都先后推出自己的折叠屏手机 , 起码在产品布局上不能输 。
折叠屏已然成为智能手机厂商竞争的新战场 。 过去数年中 , 面对越来越同质化的竞争 , 手机厂商们先后在快充、续航、全面屏、摄影、高刷新率等领域展开创新与内卷 。 当下 , 折叠屏成为他们渴望抓住的创新把手 。 毕竟 , 谁也不想因为错过某一个风口而成为下一个诺基亚 。
少数消费者的选择
不过 , 当下折叠屏手机对于手机厂商的战略意义 , 远高于其实际用户价值 。
一直以来 , 国产手机主打的市场是中低端手机市场 , 而折叠屏手机的高价位和对技术研发能力的高要求 , 成为国产手机上探高端市场的契机 , 大家都渴望与苹果在高端价位上一争高下 。
然而 , 谨慎的苹果在保持关注折叠屏技术的同时 , 并未推出其折叠屏手机产品 。 与此同时 , 苹果还将2021年9月发布的iPhone13系列手机价位下探至5000元 , 以争取更多的中端手机价位市场 。
事实证明苹果的这一策略很成功 。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 , 苹果已连续两个月(2021年10月、11月)登顶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 , 其中 , 2021年10月 , 苹果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22%的市场份额 , 排名第一;2021年11月份 , 苹果份额进一步增长 , 达到了23.6% , 高出排名第二的vivo近6个百分点 。 此外 , 苹果的市值一度冲高到了3万亿美元 。
而另一边 , 苹果之外的其他手机厂商都在积极尝试推出折叠屏产品 , 其中包括尝试不同的折叠方案、探索屏幕和铰链的设计均衡、研究如何避免折痕等等 , 每个小环节都会涉及不同的技术路径和方案 , 如 , 仅在折叠方式上 , 就有上下折叠与左右折叠 , 甚至多层折叠 , 内折与外折等多种方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