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4/5
来源:视觉中国
一位曾体验了华为、小米、OPPO等多款折叠屏手机的数码爱好者告诉《中国企业家》:“虽然很期待折叠屏会成为继触摸屏、全面屏之外的下一个新时代 , 但就目前来看 , 由于各方面技术方案还不成熟 , 目前购买折叠屏手机仍不是一个很大众的选择 , 一方面价格高昂 , 另一方面大多数产品在机身厚度、机身重量、外屏防摔保护等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 。 ”他认为 , “购买折叠屏手机最万无一失的时机是苹果推出的第二代折叠屏产品” 。
从2019年到现在 , 因为高昂的价格 , 大多数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态度还是望而却步 , 甚至有激进者直接将当前的折叠屏手机称之为“智商税” 。
2019年 , 售价19999元的小米MIX Alpha5G环绕屏手机发布时 , 时任魅族副总裁李楠曾给外界算过一笔账:(当时)一个正常5G手机的零件成本简单按照3000元计算 , 因为(环绕屏手机的)屏幕量少 , 成本按照200美元计算 , 再加上电池、CMOS , 整体零件成本按照5000元计算肯定够了 , 再加上屏幕单独开模、结构件模具、特别的软件支持 , 研发成本保守估计1.5亿元人民币 , 如果按照一万台的销量计算 , 单台的研发成本分摊就得15000元 , 再加上5000元的BOM(物料清单) , 19999元的售价还是不赚钱 。
刘作虎就曾透露 , 在成本上 , Find N上一条小小的铰链 , 成本就高达100美元 , 是最终售价的1/10 。 在研发上 , 折叠屏手机也需要大量时间沉淀 。 Find N第一代原型机早在2018年4月就诞生了 , 为降低折叠屏手机作为“常用”机的门槛 , OPPO团队历经了四年六代的研发 。
除了高昂的价格外 , 折叠屏手机复杂的工艺流程也让手机在生产过程中的性能配置面临不少挑战 。 比如 , 折叠屏手机的一大难点就是如何避免折痕 , 这其中除了涉及屏幕折叠的技术外 , 还涉及另一个关键的部件和技术——铰链 。
铰链是折叠屏手机中间的机械机构 , 也是折叠屏手机研发设计过程中 , 非常重要且复杂度极高的部件 , 除了要解决折叠次数的寿命、开合幅度、折痕等问题外 , 铰链还需要与机身完美适配 。
“在设计之初 , 厂商就需要根据铰链左右两侧的屏幕以及各种元器件的质量 , 严格进行分布测试和研发 , 重量的分布甚至需要精确到毫克 , 一个微小的变动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 因此 , 到了研发后期 , 即便市场上有了更好的芯片或容量更高的电池 , 也不能随意更换 , 这极大限制了开发的灵活性 。 ”一位手机通讯行业分析师告诉《中国企业家》 。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21年底发布的OPPO Find N采用的处理器依然是骁龙888 , 而非最新的骁龙8系列芯片 。 此外 , OPPO Find N外屏的刷新率没能做到最高 , 同样也是因为手机开发时没有更高级的屏控芯片 , 但等到发布时虽然有了但也不能随意更换 。
不过 , 在价格方面 , 随着折叠屏手机供货量的提升 , 其成本因为均摊而实现了一部分下降 , 但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说 , 其尝鲜的意义依然大于实际价值 。 最近的两场手机发布会 , OPPO Find N喊出“从尝鲜到常用”的口号;荣耀CEO赵明同样喊出“真正地让折叠屏进入主力机时代”的美好愿望 。
众所周知 , 在电子消费品行业有一个共识:任何一个全新的产品 , 只要年销售量超过1000万台 , 都是它将要成为主流消费品的标志 。 折叠屏手机的全球年销量正逐步靠近这个数字 。 DSCC的调研报告显示 , 2021年三季度 , 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达到260万台 , 环比增长215% 。 预计到2022年 , 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50万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