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墓地 立遗嘱 捐遗体 90后生死观更豁达也更理智( 三 )
“经历死亡”或许是化解问题的方式之一 。 2016年 , 抱着“体验是最好的学习”“不给答案 , 只帮助思考”的理念 , 黄卫平在上海开办了一家“死亡体验馆” , 设计了以12人为一组、时长2到3小时的心理游戏 , 参与者在12个关卡以探讨、辩论、投票等方式决出“死亡”者 , 每轮游戏都涉及情绪的冲击与价值的重估 。
来体验“死亡”的人形形色色 。 有不少人在遭遇亲友离世、患重病、离婚、失恋、辞职等变故时前来 , 结束时完成了一次心灵安放 。 也有情侣、夫妻、母子、同事一同前来 , 儿子借此机会向母亲出柜[告知父母自己的性取向是同性恋(非异性恋)];情侣发现彼此价值观差异巨大而分手;公司领导高兴而来、沮丧而归;还有少部分人把体验馆当成鬼屋 , 或者路过时随意进来 , 结果觉得莫名其妙……
但令人欣慰的是 , 从开馆到闭馆的3年里 , 前后7000多位来访者中 , 50%的人在层层递进的交互和思考过程中 , 完成死亡探索 , 挑战了社会普遍的“乐生恶死”价值观 。
此外 , 也有越来越多的90后尝试去做一些与生死相关的志愿活动 , 以期“超越死亡” 。 在“手牵手”最新的一批志愿者中 , 90后占到六成;而甘肃登记在案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也从2014年79人壮大至2019年11619人 , 其中不乏90后的身影 。
而对于那些已经对身后事做出“合理安排”的年轻人 , 中华遗嘱库公益推广部主任陈瑾则表示 , 遗嘱是一份可以随时更改的法律文书 , 容许年轻人在思想以及个人经历上有成长 , 对自己之前不成熟的想法进行修改 。
本报兰州1月1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 王豪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