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还是不是潜力股?( 二 )
亚布力智库研究员武利文表示 , 过去两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调控高潮 , 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调控力度更大 , 杀伤力更强 。 在限价政策的影响下 , 房企产品力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 同时产品优势也难以通过溢价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 泰禾的销售数据表现不佳正是受到这样问题的影响 。
在楼市资本论看来 , 随着相关限制性政策的放宽 , 市场上对于产品力的关注度也会随之提升 , 届时对于原本就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的泰禾来说 , 其产品价值将会被明显放大 , 溢价能力也会进一步显现 , 泰禾无疑将在2020年带来更加出色的表现 。
【二】手握数千亿货值
优质而充裕的土储是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 , 也是房企最好的“护城河” 。
而泰禾从18年年初开始就主动暂停拿地 , 并陆续清退了一些风险较大、开发周期较长及不符合发展要求的项目 。
泰禾底气何在?
一方面 , 据不完全统计 , 泰禾手握丰厚的土地储备集中于一二线城市 , 围绕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布局 , 足够其至少三年时间开发;
另一方面 , 更为重要的是 , 泰禾手握的优质土储除了具有开发价值 , 还兼有成本优势 。
数据显示 , 2016年 , 泰禾土储成本平均6500元/平;2017年降至5500元/平;而2018年上半年 , 新增土地均价亦不到4000元/平 。 这主要取决于泰禾在2016年起 , 就逐渐淡出招拍挂市场 , 转而倾向于通过并购、参股操盘等方式获取土储 。
从泰禾各大区域货值来看 , 如果说2019年是泰禾平稳过渡关键之年 , 那么2020年则是其真正发力的一年 。
据了解 , 2020年泰禾北京区域货值足够未来三年开发 。 此外 , 目前已有大量草签将第一时间体现在2020年的业绩上 , 可以说 ,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 , 泰禾在北京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对于近日炙手可热的粤港澳大湾区 , 泰禾更是抢占先机 。 据了解 , 2015年泰禾正式进军粤港澳大湾区 , 短短四年来 , 泰禾先后进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肇庆、惠州 , 占据大湾区11席重点建设城市中的8席 , 布局项目数十个 。
从上海区域来看 , 泰禾也曾公开透露 , 目前区域土地规模可观 。 随着明年几个百亿大盘入市 , 整个泰禾上海区域的业绩必定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
优质土储好比房企的弹药库 , 充足的资源给房企提供了较高的周转空间 。 楼市资本论认为 , 泰禾摆在一二线核心城市货架上的这些“数字” , 足够成为其发力2020年的底气所在 。
【三】汇聚一流人才
自18年以来 , 外界眼中泰禾似乎面临着“艰难时刻” , 但在黄其森的谋划里 , 这一切实则“有意而为之” , 更多是泰禾的主动战略调整 。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以高管为首的人员调整 。 此前泰禾从百亿成长为千亿实现大量级跳跃的时候 , 原有的管理架构 , 人才结构 , 管控体系等等呈现出一定的不适配 , 为此泰禾曾从外部引进不少人才 , 但期间存在一定的磨合问题 。
但在经历过这一轮“人才高周转”后 , 泰禾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 , 并从19年6月结束大规模外部招聘 。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曾多次强调“内部提拔” , 要求重视“人才外引”的同时强化“高管内生” , 实现“两条腿走路” 。 事实上 , 泰禾早在今年3月起已陆续从内部提拔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干部 。
观念扭转之后 , 泰禾“人才高周转”的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 。 泰禾透露自5月份以来 , 泰禾就只有董秘离职 , 而且是任期满了才离职的 。
12月18日 , 泰禾集团两位高级管理人员 , 原集团执行副总裁葛勇、原集团副总裁兼北京区域公司总裁王景岗 , 双双被内部任命为泰禾集团联席总裁 。 这份联席总裁任命书 , 更是将泰禾集团人才战略大戏推向年度高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