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 , 虚拟主播“绊爱(Kizuna AI)”已在YouTube上活跃了半年 。 绊爱是由漫画家森仓圆和动画作者Tda式设计“皮套”(形象)的世界首个VTuber(虚拟主播) 。 一经推出 , 便大受用户追捧 , 跟风者不断 。
根据不同的核心交互方式 , 虚拟人分为智能驱动型虚拟数字人和真人驱动型虚拟数字人 。
智能驱动型虚拟数字人是以深度学习技术为主 , 本质上还是某种算法 , 但会拥有一个定制化的虚拟外表 。 比如 , 初音未来、小布以及华智冰分别在文娱、语音助手、教学领域应用的成果 。 真人驱动型虚拟数字人则是以真人为核心 , 用户可以通过3D建模、动作捕捉技术、渲染等技术 , 在网络上形成一个自己的虚拟化身 。
绊爱则是后者 。 其运用了面部捕捉、动作捕捉、声音处理等一系列计算机技术 , 将一位配音演员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套用在皮套上 , 从而实现在视频和社交网站中的活动 。
很快 , 这阵风从YouTube吹到B站 。 绊爱的走红给了陈坚新思路 , “虽然那时候虚拟人在国内还没有日本那么火 , 但我个人感觉 , 一年以后肯定有很多企业会入局做这个事情 。 ”
在对比、评估了多个细分市场后 , 创幻科技决定从虚拟直播切入 。 “我们要给客户提供一套类似‘傻瓜’操作的虚拟直播工具 , 它不需要对方(客户)的运营人员懂任何专业知识 。 ”陈坚说 。
2018年 , 创幻科技的虚拟直播工具推出市场 , 这种工具抓住了B站等平台上一批想尝试虚拟直播领域创业却预算不高的客户 , 以此打开局面 。
随着行业的发展 , 如今 , 在提供直播工具之外 , 陈坚将业务拓展至虚拟偶像IP经营等领域 。
“2020年疫情初期时虚拟直播小火了一下 , 但很快就熄下去了 。 现在又因为元宇宙概念火的一塌糊涂 。 ”陈坚告诉全天候科技 , 虚拟人行业乘上了元宇宙的东风 , 不仅为他节省了教育用户的成本 , 还给公司带来了“平均一天两家”的投资意向咨询 。
“如果算密度应该是在元宇宙这个概念火之前的至少十倍吧 。 ”陈坚补充说 。
同样感受到市场升温的还有提供数字人定制化商业解决方案的上海漫福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漫福社”) 。
“从2021年年初开始 , 我们基本上就是接活接到手软的状态 。 ”其联合创始人张嘉敏对全天候科技透露 , 不仅如此 , 公司也吸引了一批前来谈意向的投资方 。
这家公司也是哈尔滨啤酒虚拟代言人哈酱的内容制作方兼运营方 。 去年7月 , 2019年诞生的哈酱正式与华纳音乐旗下舞曲厂牌Whet Records正式签约 , 成为华纳首位虚拟音乐艺术家 。
文章图片
图源:上海漫福社提供
有了哈酱这个成功案例后 , 上海漫福社试图在虚拟偶像领域更进一步 。 据张嘉敏介绍 , 公司计划接下来推出5个虚拟偶像 , 其中还包括明星的虚拟人形象 。
处于同一个圈内的多家创业公司也明显感到了资本的热情 。 据天眼查数据 , 过去一年 , 虚拟数字人相关投资十余起 , 集中在虚拟数字人、虚拟偶像以及泛娱乐领域相关技术等公司 。
以跨次元虚拟IP内容开发运营公司次世文化为例 , 去年 , 这家公司在3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 , 融到数百万美元 , 领投方包括互联网大厂网易 。
不仅仅是网易 , 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等巨头都在加速布局虚拟偶像 。
最近的投资信息来自字节跳动 , 1月6日 , 打造了虚拟IP形象“李未可”的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由字节跳动独家投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