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光照传感器 。 白天 , 当光照值达到20 , 自动开启过滤功能 , 将鱼池中的水抽入过滤池中 , 经过两次过滤 , 最后流到鱼池中 , 还可以达到增氧的效果 。 ”“这是pH值传感器 , 当鱼池中的pH值低于6.5或大于8.5 , 自动开启换水功能 。 ”
在郝茜米的介绍下 , 智能鱼池的特点清晰呈现 。
郝茜米是江苏省涟水县陈师中学八年级学生 , 从小就喜欢阅读科技书籍和科技发明 。 上小学五年级时 , 她研制出第一个小发明——一辆由电池带动马达、马达带动4个齿轮的小汽车 。
“在科技课上 , 老师让我们自由发挥 。 ”那时 , 郝茜米不太懂科技原理 , 就利用课余时间向老师求教 , 用半个多月时间研制、组装出电动小汽车 。
五年级放暑假前 , 郝茜米发现学校鱼缸里的水容易滋生苔藓 , 鱼儿的生存期很短 , 暑假期间还面临无人照管的问题 。 于是 , 她思考并动手解决问题 , “我当时就想怎么样才能降低鱼儿的死亡率和减少苔藓 , 想设计一个带有供氧装置的鱼池 。 ”
那个暑假几乎每天下午 , 郝茜米都去学校琢磨问题 , 向老师请教如何运用传感器、鱼池功能预设等难题 。
为完成供氧装置 , 两个多月里 , 在老师指导下 , 郝茜米利用物联网传感器 , 设计图纸、研究电路、组合零件 , 制造出全新的智能鱼池 。 这款名为“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鱼池”模型 , 获得2019年青少年物联网创新创客大赛物联网创新赛一等奖 。
【“小发明家”郝茜米:科学探索乐在其中】电动小汽车、橡筋动力模型飞机、仿真机器人……郝茜米的作品不断增多 。 在2018年第十届江苏省青少年普及机器人大赛“WER-信息时代”竞赛中 , 她获一等奖;在2019年第十九届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 , 她和同学组队获得三等奖 。
2019年 , 郝茜米参与“刘洪河水系野生小杂鱼保护”实践活动 , 通过调研向相关部门提出定期打捞水生植物、禁止乱堆麦秆等保护建议 。 该建议在江苏省红领巾“创未来”科学建议征集活动中获一等奖 , 她被聘为第七届“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
郝茜米从小学五年级起就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 , 用10分钟完成洗漱 , 再用20分钟背诵英语单词 。 除上课时间外 , 她中午和晚上分别利用两小时阅读学习 。 “时间对我来说 , 就像生命一样 , 需要去抓紧它、利用好它 , 我希望能用更多的时间来探究和研究科学 。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