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后买菜平台路在何方

历经“烧钱”大战后 , 处于持续亏损状态的网络买菜平台正在冷静下来 , 一些地方区域供应商订单快速下降 , 用户流失严重 , 网络买菜平台正面临新的挑战 。
网络买菜平台成立之初 , 寄希望于网络大数据 , 希望以此解决生鲜产品供给难题 , 从而提高生鲜产品流通效率 , 更好实现盈利 。 然而 , 在发展实践中 , 网络买菜模式的一些痛点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 面临的瓶颈逐渐显露 。
一是生鲜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仍不突出 。 生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 , 流通过程中损耗高 , 对供应链管理要求非常高 。 传统的供应链模式 , 其损耗在5%至25%之间 , 运营成本高 。 网络买菜平台原来期望通过其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提升供应链效率 , 经过几年的发展 , 在生鲜产品流通损耗控制、大数据预测需求等方面 ,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 ,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其供应链智慧化的优势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
二是客户拓展难 , 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 生鲜产品大多需要冷链物流等加持 , 其物流成本很高 ,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 , 需要大力拓展客源 , 形成社区规模优势 , 从而降低单一订单的物流履约成本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 由于商品无接触配送的需要 , 平台客源一度快速增加 。 然而 , 随着疫情受到很好控制且防控常态化 , 这种客户增加的趋势并没有得到很好延续 , 甚至出现部分客户弃用平台的情况 , 这使平台无法通过快速获客而实现规模优势 , 其履约成本居高不下 。
三是客单价低 , 高毛利率品类难以拓展 。 研究表明 , 目前生鲜产品电商的客单价平均在40元左右 , 而大部分生鲜产品本身毛利率并不高 , 平均为15%左右 。 这主要是由生鲜行业的特点决定的:蔬菜、鱼、肉类等商品从种植、养殖到餐桌的过程 , 缺少加工环节 , 很难提升附加值 , 因此缺少溢价空间 。 网络买菜平台在发展之初 , 期望通过利用生鲜产品高频消费的特点 , 将品类拓展到高毛利率品类 , 从而提高客单价与毛利率 。 然而 ,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 客户使用网络买菜平台仍主要局限于购买生鲜产品 , 平台很难拓展高毛利率品类业务 。 客单价无法提升 ,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平台持续亏损 。
此外 ,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 , 平台如何平衡与线下超市等既有渠道之间的关系 , 也是一个问题 。 一些综合电商平台开始利用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获客与即时配送 , 大力拓展生鲜电商规模 , 这给网络买菜平台运营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
尽管如此 , 网络买菜平台仍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 从网络渗透率来看 , 截至2021年6月 , 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 , 互联网普及率达71.6% , 互联网成为大众生活方式重要组成部分 。 疫情发生后 , 网络买菜平台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 扩展了网络买菜的用户基础 。 整体上看 , 我国生鲜电商的总体渗透率非常低 , 按照生鲜产品消费口径计算 , 我国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在2020年仅为6%左右 , 远低于我国同期网售商品零售的总体渗透率 。 生鲜电商行业整体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 这为网络买菜平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烧钱”后买菜平台路在何方】未来 , 网络买菜平台还要在生鲜产品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控制、智能技术使用、运营成本缩减、用户习惯培养等方面发力 , 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 , 才能抓住生鲜电商发展的市场机遇 , 实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