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 , 也没有见过有人在深夜放烟火 。 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 , 你什么都不必说 , 野风惊扰我 。 ”
和其他神曲不同的是 , 很多人被《漠河舞厅》的歌词和背后的爱情故事感动和吸引 。
但盛名之下 , 歌曲背后的创作者却表现出了担忧 。 随后 , 《漠河舞厅》创作者柳爽在微博呼吁:“别推了 , 可以了 , 再刷就变味儿了 。 路走慢点儿挺好的 。 ”——突然成为流量密码后 , 歌曲创作者却似乎不想与其他神曲共为一谈 。

文章图片
图4/6
这种现象在国外音乐市场也有所体现 。 TikTok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 , 2021年约有430首歌曲的视频观看量在TikTok上超过10亿 , 是2020年的三倍 。
相反 , 阿黛尔在接受专访时却明确表示 , 不会去讨好TikTok上的年轻人:“如果大家都去为了TikTok做歌 , 那么谁来为我们这代人创作音乐?谁来给我的同龄人创作音乐?我乐意做这件事 , 我宁愿去迎合那些跟我有差不多人生阅历和感悟的人 。 ”
从音乐性的角度 , 主流乐坛与短视频平台火起来的“神曲”似乎一直格格不入 。 但是 , 值得思考的是 , 造成华语音乐今天这种局面的 , 是因为短视频吗?华语音乐到底完没完?
短视频不是原罪
“节奏非常单一 , 几乎所有音都卡在正拍上 , 无反拍、无切分、无附点等 , 因此容易流传 。 但由于在细节上缺少亮点 , 也往往会带着一种土、俗的感觉 。 ”一位音乐博主这样总结“神曲”特性 。
歌词简单、旋律洗脑、有记忆点 , 这种传唱度很高的流行神曲 , 很符合碎片化、短平快传播的特点 , 也因此几乎没人记得住它们的歌名、唱作者 , 只记得副歌部分 , 旋律一起 , “哦 , 原来是这首” , 并能接上下一句 。
同时 , 网红歌曲也代表着稍纵即逝 , 红的快 , 凉的也快 , 生命周期可能只有一到三月 。 不然今天 , 为什么很少有人再用《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学猫叫》、《少年》这些曾经现象级传播和被使用的神曲做BGM了?
这种情况下 , 这些短视频歌曲背后也存在着洗脑神曲产业链——只要短视频时代继续 , 神曲就会“永无止境” 。
一家专门做洗脑神曲的公司 , 通过数据监测系统在音乐平台或者短视频平台监测热点关键词 , 根据用户需求迅速编曲创作一首对应的快歌 , 随后录制上线各个音乐平台 , 这套流水线下来 , 可能只花一天时间 。 而这种模式瞄准的 , 更多只是流量和收益 。
这自然也就面临这抄袭的质疑 。 行业内把这种拼凑、套用旋律的行为称为“音乐裁缝” 。
目前来看 , 大多数短视频神曲都面临了抄袭质疑 。 比如《千千万万》被质疑旋律跟《最后一次的温柔》副歌前两句几乎一样 , 并被后者原演唱者发声抵制 。 《醒不来的梦》被网友指出疑似抄袭至上励合的《棉花糖》 。
短视频传播 , 有优势也有劣势 , 也不应该被全盘否定 。 在这个趋势中 , 或许问题的根本在于歌曲本身缺乏音乐价值 , 空有旋律和技巧 , 且部分有抄袭痕迹 。 同时 , 很多神曲背后的创作者是经不住现场表演的考验的 , 有些热歌背后的歌手可能只有这一首作品 。
可以说 , 流行音乐走入了流量经济的弯道中 。
实际上 , TMEA 盛典同时还公布了十大金曲 , 比如莫文蔚的《这世界那么多人》 , 周深的《和光同尘》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