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6
文|新浪科技 杨雪梅
编辑|韩大鹏
划重点:
1、有人说华语乐坛要完 , 一片哀鸿遍野;有人却认为 , 音乐市场是进步的 , 媒介更多样化、整个盘子更大、盈利模式更多 , 不同层级的歌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2、短视频传播 , 有优势也有劣势 , 也不应被全盘否定 。 或许问题的根本在于歌曲本身缺乏音乐价值 , 空有旋律和技巧 , 且部分有抄袭痕迹 。
3、当音乐传播机制发生变化 , 流量成创作导向 , 反过来就会影响到创作者的创作方式 。 因此 , 音乐行业也需要警惕劣币驱逐良币 , 以及流量至上的问题 。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 我国9亿多网络视听用户中 , 近九成用户使用短视频 , 上传短视频的主体主要是00后、女性 。
这些以刷短视频为主要娱乐方式的年轻人 , 也在改变着流行音乐的市场走向 。 他们让短平快的短视频BGM一夜走红 , 成为人人会哼几句的神曲 。 而背后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创作者 , 有的一夜成名后饱受争议 , 有的也从非专业人士进入专业音乐行列 。
短视频平台对音乐行业的影响力 , 已经不可小觑 。
但同时 , 华语音乐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争议:有人说华语乐坛要完 , 一片哀鸿遍野;有人却认为 , 音乐市场是进步的 , 媒介更多样化、整个盘子更大、盈利模式更多 , 不同层级的歌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这没什么不好 。
最近几天 , 围绕短视频与华语音乐的争执仍在继续 。 对短视频来说 , 原本是一场流量的胜利 , 现在却面临“社死”局面 。 短视频时代 , 我们该如何正视流行音乐的存在方式?
华语音乐到底完没完?
一个月前 , 华语音乐行业掀起了一场备受争议的风波 。
事情源起于腾讯音乐娱乐盛典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热歌” , 《云与海》、《白月光与朱砂痣》、《浪子闲话》、《醒不来的梦》、《千千万万》、《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歌曲上榜 。

文章图片
图2/6
这几首歌乍看歌名和歌手 , 似乎都没听过 , 但旋律一响 , 立刻就懂了 , 并且几乎都能跟着哼唱几句:
“我饮过风 , 咽过沙 , 浪子无钱逛酒家”;
“白月光在照耀 , 你才想起她的好”;
“你是我触碰不到的风 , 醒不来的梦”;
“这是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个日夜 , 是我对你说不尽的思念”
……
短视频BGM霸榜榜单“年度十大热歌” , 众人齐呼“华语乐坛完了” 。
榜单发布后第二天 , 歌手杨坤在微博上表达了对行业的伤感 , 大概意思是时代在进步但音乐在倒退 , 并称 , “音乐至少倒退了十年都是保守了” 。 不少网友附和 , “全民对音乐的审美都被拉低了” , “现在好多套旋律的口水歌 , 静心创作的音乐人少了” 。

文章图片
图3/6
一时间 , 这场行业内外展开了对短视频的“围剿” 。 主流音乐圈 , 对于短视频音乐也展现出了明显的鄙视链 。 除了音乐人 , 很多音乐博主也表达了悲观的态度 。
今年10月 , 《漠河舞厅》火了 , 这首最初发于网易云音乐的歌曲 , 最终在抖音上引爆全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