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华为自研内核浏览器引发的闹剧

文章图片
图1/4
文 | 新浪科技 周文猛
编辑 | 韩大鹏
【一场华为自研内核浏览器引发的闹剧】划重点:
1. 华为将自研内核浏览器一度刷屏 。 但有接近华为的消息人士透露 , 自研浏览器内核不存在 , 只是在原来的浏览器基础上做了一些算法创新和修正 。
2. 技术人员透露 , 研发一款成熟的浏览器内核 , 代码量在数千万至上亿条之间 , 而且至少需要1000名熟练工程师 , 花费5年以上 , 成本将高达数十亿 。
3. 小众浏览器并非没有生存空间 。 在海外 , 一些主打隐私、安全、极简等类型的新型浏览器十分风靡 。 但在国内 , 此类浏览器仍然很少 。
一则华为将自研内核浏览器的传闻 , 瞬间成为科技圈热点 。
在一部分人看来 , 华为自研浏览器内核 , 有望打破国外浏览器内核技术壁垒 , 值得赞赏与肯定 。 但另有人表示不解 , 自研浏览器内核耗资巨、成本高 , 华为虽有技术实力 , 根本不值得过多深入 。
可惜 , 这一切或许只是个“闹剧” 。
据接近华为的消息人士对新浪科技透露 , “华为并没有在自研浏览器内核 , 只是在原来的浏览器基础上做了一些算法创新和修正 , 后续还会在安全、可信、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加强” 。 但对于最终真实情况如何 , 华为尚未对外公开回应 。
众人皆知 , 浏览器行业已沉寂多年 , 而为何这一小小的举动 , 能引来如此大的波澜?
华为做浏览器内核? 假消息
据新浪科技不完全统计 , 截止目前 , 已有近百篇“华为自研浏览器内核”相关报道 , 在一些垂直IT资讯社区 , 相关讨论更是连续多次登上热议榜单 。
华为自研浏览器内核一事 , 缘何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这与国人渴望拥有一款属于自己的浏览器内核不无关系 。

文章图片
图2/4
作为PC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流量入口网络的门户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跨平台搜索工具 , 浏览器的价值与重要性毋庸置疑 。 此前 , 为了把握住浏览器作为互联网入口的优势 , 阿里、腾讯 , 百度、搜狗、360等公司 , 先后通过收购和自研等方式 , 开展了一轮你追我赶的入口争夺战 , 并最终形成了目前几家公司的搜索产品 , 分割国内浏览器市场的现状 。
但是 , 虽然各家企业都在参与浏览器市场的争夺 , 他们却基本全都是基于国外内核进行研究 , 并未彻底完全内核自研 。 而是分别基于IE、Gecko、WebKit以及Presto这四大浏览器内核中的一种或多种 , 开发而成 。
全球四大浏览器内核 , 没有一款属于中国 , 这不禁使人感叹 , “只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 才能不被外国卡脖子 。 希望其它友商们也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上 。 ”

文章图片
图3/4
但是在支持者的对立面 , 另外一些人的声音则纷纷表示 , 开发一款浏览器内核的难度 , 丝毫不逊色于开发一款操作系统 , 目前华为并没有必要去开发这样的一款产品 。
有业内人士对比Chrome浏览器内核测算指出 , 开发一款成熟浏览器内核的代码量在数千万至上亿条间 , 如果聘请1000名熟练工程师进行开发 , 需要花费5年以上时间研制 , 过程中仅人工成本便高达数十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