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1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8日消息 , 据国外媒体报道 , 对人类来说 , 天空生活并不容易 。 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 , 避免太空环境的某些负面影响 , 比如真空、寒冷和部分辐射 。 但也有一些方面是无法避免的 , 比如缺乏重力会导致宇航员的骨密度下降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甚至为这些太空问题创造了一个有趣的缩写词:RIDGE , 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分别是辐射、隔绝、与地球的距离、重力场 , 以及艰苦和封闭的环境 。
更令人担忧的是 , 一项新研究描述了太空环境将会如何破坏宇航员的血液 。 或者更确切地说 , 是太空中的某种东西 , 或者某种过程——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人体溶血的速度比在地球上更快 。
事实上 , 这种被称为“航天贫血症”(space anemia)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研究 。 这是宇航员返回地面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的一部分 , 当宇航员从太空返回时 , 他们与在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病人非常像 。
航天贫血症被认为是宇航员首次进入太空时对上半身液体流动的一种适应 。 他们会迅速失去血管中10%的液体 , 而与此同时 , 他们的身体会相应地破坏10%的血红细胞 , 以恢复平衡 。 人们曾推测 , 进入太空10天后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 然而 , 当身处太空时 , 溶血是最主要的反应 , 这些结果有点出乎意料 。
在太空中往罐子里呼气
为了研究航天贫血症 , 研究人员与14位需要在国际空间站工作6个月的宇航员合作 。 这些宇航员携带特制的气罐 , 按4个固定的时间间隔——5天、12天、3个月和返航前——向罐子里呼气 。 然后 , 随着主要任务完成 , 他们把气罐 , 包括其中的气体 , 都带回了地球 。
回到实验室后 , 研究人员使用高分辨率的气相色谱仪分析宇航员们呼出的气体 , 主要测量他们在太空中生活不同时间后产生的一氧化碳量 。 每次红细胞在人体内溶解时 , 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 不过 , 这种联系并不绝对 , 因为身体的其他过程也会导致一氧化碳的产生 , 比如肌肉和肝脏的某些功能 。 但人类产生的一氧化碳中 , 估计有85%来自溶血过程 。
研究小组的结果表明 , 在太空中 , 宇航员的身体每秒钟会摧毁大约300万个红细胞 , 这比人体在地球上的溶血速度——约为每秒200万个红细胞——高出了54% 。
在太空中 , 人体会流失体液(血浆) , 因此即使宇航员体内的红细胞减少 , 其在血液中的浓度也会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 然而 , 当宇航员返回地球时 , 他们的身体会获得更多的体液 , 以应对重力增加的影响 , 进而导致航天贫血症 。
在这批宇航员结束太空生活返回地球一段时间后 , 其中13位在着陆时接受抽血的宇航员中 , 有5人在临床检查中仍表现出贫血症状 。 三四个月后 , 他们的红细胞数量仍在继续增长 。 然而 , 研究团队在一年后进行了同样的测试 , 发现宇航员的红细胞破坏率仍然高出30% 。 研究人员表示 , 宇航员在太空停留的时间越长 , 他们在陆地上患航天贫血症的时间就越长 。
原因何在?
研究团队并不确定为什么在太空中人体血细胞受破坏的速度会如此之快 。 不过 , 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潜在原因 。 溶血可以发生在身体的4个不同部位:骨髓(制造红细胞的地方)、血管、肝脏或脾脏 。 骨髓或脾脏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 , 导致贫血的原因是溶血 , 而导致溶血的原因是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