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超声波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

文章图片
图1/1
【最新研究发现超声波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8日消息 , 据国外媒体报道 , 近期 , 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 经颅超声刺激(TUS)有助于治疗精神疾病 。
人们可以想象一下 , 大脑会错误地将某些结果与某些事件联系在一起 , 例如:“主观意识”认为考试成绩取决于你穿过多少双袜子或者吃过的饼干数量 , 而不是你投入的学习时间 。 这是一个“信度分配”问题 , 即人类或动物将错误的结果归咎于某件事 , 该现象存在于多种精神疾病中 , 例如:成瘾或者强迫症 , 这些患者仍然坚信某种特殊条件下服用药物会对病情产生积极作用 。
一项针对猕猴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大脑哪些组织支持信度分配过程 , 并首次揭示了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如何调节与这些信度分配过程相关的大脑活动和行为 。 虽然目前该研究结论是基于动物模型得出的 , 但是一系列研究和应用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 , 未来有一天可能会投入临床研究中 , 用于解决观察到适应性不良的精神疾病 。
该项研究是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负责 , 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上 , 研究报告表明 , 大脑外侧面额前区域与信度分配相关的活动 , 可以被经颅超声刺激安全且快速地破坏 。
在刺激大脑区域之后 , 研究中的动物做决定时更倾向于具有探索性 。 因此 , 超声波神经调节的结果是 , 行为不再受选择价值的指导 , 这意味着实验动物(猕猴)不能理解某些选择会产生更好的结果;同时 , 猕猴在实验任务中做出决策的适应性较低 。
研究还表明 , 如果大脑的另一个区域(前额叶皮层的一部分)受到刺激 , 大脑认知过程仍保持完整 , 这是首次展示与任务相关大脑调节是如何刺激调节某个认知过程区域的 。
大脑就像一幅马赛克图像 , 有多个部分在做不同的事情 , 每个部分都可能与特定的行为发生关联 , 存在的第一个挑战是要知道该行为是否与大脑某个区域存在因果关系 , 只有大脑刺激才能回答这个问题;第二个挑战是 , 如果你干扰或者调节大脑某一区域 , 那么就会影响其他几个区域 ,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大脑区域是如何工作的 , 以及当某一区域受到刺激时 , 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
该项研究的真实价值在于不仅发现某些决策行为在大脑哪个区域产生 , 还发现了神经调节如何改变这些区域以及相关行为 , 我们希望该研究能应用于人类身体 , 特别是为分析心理健康问题患者的研究铺平道路 。 (叶倾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