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提出智慧城市所存在的问题 , 海尔? 海纳云也在“白皮书”中给出了相应的解题思路:
新型智慧城市是通过数据大脑和城市大脑的驱动 , 本着以人为本、统筹集约、注重成效的原则 , 将重点聚焦在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两大主要目标 , 通过顶层规划和数据更深层次的融合汇聚 , 结合云计算、AI、区块链等新技术 , 统筹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02 海纳云的全场景布局 提到智慧城市的参与者 , 被聚焦最多的往往是华为、阿里、腾讯等“巨头” , 要么在基建领域有着独一无二的先天优势 , 要么手握庞大的互联网流量 , 为何海尔? 海纳云能够以“黑马”的身份从中脱颖而出?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 , 先来概述下智慧城市参与者的普遍现状:
每个城市都有着各自的人文、地理、文化、行业生态和经济驱动力 , 这些差异化因素预示着智慧城市在不同城市间就要应对截然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 以至于不少玩家掉进了“路径依赖”的陷阱 , 过度依赖自身的先天优势 , 一头扎进大大小小的智慧城市项目里 , 进而陷入一个混乱而又长尾的泥潭中 。
海尔? 海纳云的“聪明”之处在于 , 并未按照传统的市场划分方式 , 而是以用户切身需求为导向 , 为客户提供智慧城市全场景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 并以此形成了“1+5+2”的智慧城市生态战略 。
文章图片
其中的“1”是海纳云城市大脑 , 拥有物联能力、大数据能力、算法能力和数字孪生能力 , 也是智慧城市的能力底座 。
“5”是指海纳云专注的5大应用场景 , 包括智慧市政、数字BIM/CIM、智慧应急、智慧环境和智慧安全;
“2”代表的是数字城市生态平台和社区/园区生态平台 , 前者聚焦于智慧镇街、数字乡村、智慧城管、智慧水务等垂直单元 , 后者面向智慧园区、智慧社区、安防社区、老旧社区改造等业务板块 。
和行业内其他参与者的架构进行横向对比的话 , “城市大脑”的底座角色几乎是一种共识 , 就像是一座城市的“操作系统” , 将政务、城管、水务、交通、能源等城市运行要素整合在一起 , 形成了智慧城市的运行管理中枢 , 有机地对城市的运行数据进行感知和融合 , 进而形成跨行业、跨层级、跨部门的指挥系统 , 消除了数据孤岛、缺少运维、管理分散等已知和潜在的痛点 。
不同的是 , 海尔? 海纳云改变了输出单一功能或服务的方式 , 瞄准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经济数字化的时代趋势 , 结合自身擅长的应用场景 , 形成了两条鲜明的主线:数字城市生态平台瞄准了智慧城市的垂直行业 , 推进城市智慧化治理的精准落地;社区/园区生态平台则深耕特定空间下的用户需求 , 以社区数字化运营服务商的身份稳扎稳打 。
这样的一套“组合拳” , 让海尔? 海纳云抓住了属于自己的产业机遇 , 从空间场景到垂直单元再到细分业务 , 海尔? 海纳云立足体验场景的创新 , 抓住一个个小切口 , 不断做大做深市场 , 对智慧城市形成了立体化的布局 , 通过覆盖咨询、解决方案、施工和运维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式服务 , 提升差异化的竞争力 , 在智慧城市的市场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
可以给出的合理解释是 , 当智慧城市进入到统筹推进期 , 越来越像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生态系统 , 涉及能源、医疗、交通、安全、建筑等诸多领域 , 既需要厂商有完善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 也需要有资源整合、场景落地的能力 , 海尔? 海纳云的场景布局正是基于行业现状沉淀出的最优解之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