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端 , 受新冠疫情带来的居家时间变长、生活品质追求提升 , 以及元宇宙等概念的推动 ,VR/AR产品登上越来越多消费者社交、娱乐等内容消费场景的必选清单 。
在产业端 , 行业技术基础设施在完善 , 5G的高带宽可让AR/VR设备传输几十G的高清视频 , 低延时则能让用户戴上AR眼镜后 , 在虚与实的操作获得更及时灵敏的体验 , 减少卡顿带来的晕眩感 。
更重要的是 , 整个行业的核心技术已经迎来新的突破 。
以AR为例 , 显示与光学是影响AR眼镜用户体验最核心的两项关键技术 。
在目前AR硬件的主流显示技术当中 , MicroLED效果最佳 , 难度系数也最高 。 效果最佳 , 是因为MicroLED由LED阵列高密度集成 , 像素点间距仅10微米 , 不仅能让设备轻便、色域广、成像分辨率高 , 且无需借助背光 , 因而成像效果亮度更高、对比度更强 。
难度系数高 , 则是由于AR产品新增了尺寸要求高、红光效率低、难以全彩等技术难题 。 比如 , 红色晶粒受自身材料特性限制 , 量子效率低 , 在同等电流下的发光亮度竟不及蓝色、绿色的十分之一 , 因而严重限制MicroLED的亮度与色彩效果 。
光学技术也类似 。 在AR眼镜采用的三种主流光学方案中 , 光波导技术性能最出色 , 但量产难度也最高 。
光波导技术是让光线在波导中来回折射 , 再将光传输到眼睛前方、形成远处的虚像 , 用户最终看到的是一个透明镜片透射出来的图像 。 该技术能让AR眼镜轻薄 , 大幅缩减体积和重量 。 厂商设计AR眼镜时 , 无需将显示屏和成像系统放在眼前 , 而是可以分布至眼镜架、额头顶等其他部位 , 不仅提高外界光线的穿透率 , 用户佩戴起来也更舒适 。
然而 , 光波导面临更高的技术难度 。 首先 , 传输效率低 , 只有20%左右 。 这就导致光机光源亮度要求极高 , 但又与体积小、功耗低的要求形成矛盾 。 其次 , 容易产生亮度不均、彩虹纹等诸多问题 。
正因为MicroLED+光波导在技术上面临重重困难 ,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发布的产品 , 绝大多数都无法满足佩戴轻薄、高亮全彩等要求 , 要么体型笨重 , 要么只能实现单目单色 。
文章图片
但是行业的技术瓶颈 , 还是被突破了 。 2021年10月 , 行业首款双目全彩 MicroLED全息光波导眼镜——雷鸟智能眼镜先锋版正式发布 , 这也正是本次CES上展出的LEINIAO AR的国内版本 。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多项技术创新性之外 , 这款眼镜还具备足够强大的场景优势 , 未来将陆续上线信息提示、拍照分享、拍照翻译、智联控制、多屏呈现、实景翻译、车镜联动等功能 。
此外 , 在2022年CES上面向全球首次亮相的NXTWEAR AIR, 作为一款消费级XR眼镜 , 成功解决便携与大屏难以兼顾的矛盾 。 其采用双1080p MicroOLED面板和偏振BirdBath光学技术 , 实现4米距离140 英寸等效大屏 , 支持 2D、3D 观影 。 产品带标准版前挡镜片仅75 克 , 为相同形态业内最轻 , 该款眼镜在展会期间还荣获了权威机构IDG颁发的“最具创新产品奖” 。
文章图片
作为一家去年才成立的新公司 , 雷鸟创新何以拥有如此大的能量?
02
厚积薄发
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 对技术创新来说更是如此 。 雷鸟创新看似横空出世 , 实则也是厚积薄发 。
实际上 , 雷鸟创新团队在半导体显示、人机交互、AIxIoT 以及软件、内容、用户场景、运营、全球化等领域均有深厚的沉淀 。 而且早在三年前 , 雷鸟创新技术团队便开始从事AR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 , 在AR行业具备足够的先发优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