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公寓赴美上市,看头部企业如何突围?( 二 )

\n

\n

科技赋能解决传统租赁痛点、满足年轻人的住房需求 , 对蛋壳来说 , 这些还不够 。

\n

\n

2015年前后 , 长租公寓整体正处于野蛮生长时期 , 作为后入局者 , 想要抢占先机获得市场和资本的认可 , 必须实现快速的规模扩张 。

\n

\n

据了解 , 创业初期 , 蛋壳公寓联合创始人兼CEO高靖亲自跑业务 , 一旦有任何业主的消息 , 都是跑在前面 。 为了更好的与业主沟通 , 他带着团队把业务流程、方法、话术、合同等关键点梳理了无数次 。

\n

\n

终究功夫不负苦心人 。

\n

\n

在团队的努力下 , 蛋壳公寓的体量呈倍数增长 。 截至2019年11月30日 , 其运营的总房间数为432690间 , 与2015年(截至2015年12月31日 , 其运营的房间数为2434间 , 且全部位于北京)相比 , 管理房间数增长了178倍 。

\n

\n

蛋壳公寓已进入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天津、武汉、南京、广州、成都、苏州、无锡、西安、重庆13地市场 。

\n

\n

后发而先至 , 高速上涨的步伐使蛋壳快速跨入巨头行列 。

\n

\n

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 , 不久后 , 长租公寓便迎来了一场艰难的挑战 。

\n

\n \n

\n

寒潮突围

\n

\n \n

\n

\n

2017年 , 长租公寓陷入了一轮漫长的阵痛和洗牌期 。

\n

\n

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 , 在盲目扩张思维的指引下 , 长租公寓市场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 。 行业各层级玩家的态度开始出现分化 , 一方面蛋壳等头部企业保持着规模增长 , 另一方面很多中小玩家因为融资困难或经营不善面临破产 。

\n

\n

系列负面事件不仅让中小玩家遭遇“生死时刻” ,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人对行业的预期 。

\n

\n

行业和企业进入双重调整期 , 寒潮之下如何逆转?这成为长租公寓市场面临的共同难题 。

\n

\n

长租公寓作为民生行业 , 在付出大量资本的情况下 , 要长期运营才能逐渐获利 , 难以满足快速变现的要求 。

\n

\n

这点来看 , 规模化既是战略需求也是实现盈利的必经之路 。 当规模足够大 , 装修成本下降 , 单间模型当中的折旧就会下降 , 以此盈利将会提升 。 在蛋壳公寓的扩张过程中 , 其单间装修成本从2017年的平均12646元/间 , 下降到2019年前9个月的平均10404元/间 , 已经显示出了下降趋势 。

\n

\n

在装修成本上 , 当每个新房源完成首次装修 , 意味着房子在未来一段时间不需要再次装修 。 只要房源保持续签 , 成本将成边际递减 。

\n

\n

据数据统计 , 截至2019年6月30日 , 蛋壳公寓租客入住率高达89% , 租客续租率超过了51% , 房东续签率为80% , 居于行业首位;在租期方面 , 蛋壳公寓与房东的租约为4-6年 , 而蛋壳公寓的投入回本周期为12到20个月 。 也就是说 , 在与房东的租约期内 , 可以预见其盈利 。

\n

\n

伴随长租公寓市场进入冷静修复期 , 资本也逐渐放缓 。 CVSource数据也印证了此点 , 据其统计 , 2019年前7个月 , 仅11家长租公寓企业获得了融资 , 同比降幅达70% 。 逆势之下 , 蛋壳公寓却在2019年完成了2轮将近7亿美金的融资 。

\n

\n

显然 , 在长租公寓的至暗时期 , 资本并未退潮 , 但走向却更加集中 。 未来 , 资本将更加倾斜蛋壳等巨头玩家 。 这也预示着市场将从狂热逐渐走向成熟 , 而接下来的竞争也将更加良性和纯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