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已开始探索的高校 , 就切实享受到了成果转化带来的福利 。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院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主任刘群彦告诉第一财经 , 在国家和上海的各项政策举措下 , 以上海交大为例 , 近年来的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 , 质量也在提高 , 特别是实施了改革试点之后 。
刘群彦所说的试点 , 是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11月12日印发的《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 该方案印发后 , 上海交大正式启动专项改革试点工作 。
刘群彦分享了一组最新的数据 , 仅2021年一年 , 上海交大以“完成人实施”方式推进的教师创业项目就增加了13个 , 等于过去几年的总额 , 而且在试点展开后 , 项目的审批时限也大幅压缩 。 比如 , 以前老师的创业项目没有3-6个月是批不下来的 , 现在的审核时间则在1个月左右 , 转让许可项目更快 , 基本10天就可以 。
全球青年科学家的首选地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 在“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 , 上海相较上年提升1位 , 排在第8, 超过了纽约 。
和纽约天际线有着相似高度的上海 , 在科学家眼里可不仅仅只有摩天大楼和网红滤镜 。
目前 , 上海两院院士达185人 , 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32万余份 , 其中外国高端人才约6万份 , 连续 8 年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
《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研究也显示 , 上海对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吸引力全球最强 , 青年科学家创业动力全球最强 。 在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中 , 上海对于全球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排名第四位 , 居中国城市之首 。 特别是对于全球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 , 上海位居20座城市之首 。
谈及为何来到上海工作 ,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下称“中心”)Jeremy对采访人员说 , 在植物分子领域 , 上海的这个研究所非常知名 。 “而且所里另外两个研究组的牵头人我们在英国时就已认识 , 大家都在做同一个领域的研究 , 他们相继来了上海加入到了中心 。 这里的研究团队比我在国外时大很多 , 可以去研究更多的东西 。 ”
Jeremy的同事 , 辛秀芳研究员从美国回来后 , 放弃了其他城市提供的福利分房定居上海 。 谈到背后原因 , 辛秀芳说 , 主要还是看中了上海单位优秀的科研平台、氛围和宽松环境 。 “比如所里对我们的评估不是在一定期限内要发几篇文章 , 这种模式也不利于探索一个周期内长风险相对大一些的基础研究 。 ”
对于人才的吸引 , 上海有更高的目标 。 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 , 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 比如 , 实施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 , 创新海外引才方式 , 鼓励中外合作开展人才培养 , 先行先试更加开放便利的签证、工作许可、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政策 。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 , 过去提到上海首先会想到文化城市、经济城市、商业城市 , 现在还是科创之城 , 这种(科创)城市引领的效应会通过一段时间释放出来 。
中科院院士、中心主任韩斌告诉采访人员 , 在有限的经费下 , 他们中心会更倾向?年人才 , 而且对所里的?年研究员5年内都是不看论文的 , 研究经费也是一次性到位 , 考核最终与国际评估挂钩 。 令他欣慰的是 ,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挑战重大科学问题 。 “他们这些青年骨干 , 现在经费充足待遇也不错 。 ”韩斌说 。
在这种氛围下 , 中心“90后”也有机会成主力担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