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2/4
由此可见 , 在冷静过后的资本圈、媒体人对于陆正耀的评价其实并不完全是一面倒抨击 。
当然 , 对于陆正耀的信任还来自于他颇为顺畅的履历以及独特的人格特质 。
在所有关于陆正耀的报道中 , 其中早年间的一个采访被引用的次数很多 , 当时陆正耀的名言是“生活上的钱已经够了 , 有时候钱多了 , 会觉得有点不安全 。 ”这话说得其实没有毛病 , 与许多创业明星坎坷的经历不同 , 高考状元出身的陆正耀在瑞幸失利之前 , 人生可以说是走得比较顺利 , 大学毕业公务员 , 下海创业第一个项目就盯上了当时还在风口上的通讯行业 。
据资料显示 , 1995年 , 26岁的陆正耀辞去公务员的工作,成立了一家名为DITEL Technology的公司 , 专做通讯设备代理及系统集成生意 。 初次创业 , 陆正耀的生意天赋初显 , 没过多久 , 他带领数百名员工将DITEL Technology公司销售额做到数亿元 。 随后 , 通信行业走下坡路 , 陆正耀又成立了第二家公司--北京华夏联合科技 , 做起企业长途IP电话生意 。 一年时间不到 , 北京华夏联合科技就成为当时通讯行业巨头阿尔卡特在中国最大的代理商 , 赚得盆满钵满 , 有资料显示当时公司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 , 占据整个行业10%的份额 。
曾经神州系的铁三角 , 愉悦资本刘二海这样评价陆正耀:“陆正耀表面看着是那种经常喝酒和带一帮兄弟经常打架那种人 。 其实不是 , 他特别细心 , 能算账 , 像个老地主一样 , 是典型的‘表’叔 。 ”
粗中带细 , 眼光毒辣是人们对陆正耀当时的评价 。
但资本天生嗜血 , 瑞幸一局的失利 , 陆正耀彻底出局 , 曾经的助理和资本方成了公司的控制方 , 想来他是不服气的 , 陆正耀内心还是有火焰的 , 钱当然不是他最看重的东西 , 这位曾经的高考状元 , 现下最重要的还是要证明自己 , 证明它自己的创业哲学没有问题:亏损式增长没有错、快速进驻霸占头部没有错 , 上市型创业更没有错 。
容错率很高的圈层
闽系商人的气质总是有着不可思议的相似性 。 2020年 , Tech星球曾经做过一个报道 , 名为《从蔡文胜到陆正耀 , 厦门互联网没有捷径》讲述了厦门互联网生意的起伏 , 其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在蔡文胜的眼里 , 没有正而八经的商业模式 , 企业就是依靠一两个“必杀技” , 在互联网的空间里杀出一条血路 。 美图、趣店、神州、瑞幸也皆是如此 。
这是似乎是闽系商人的共识 , 他们更看重机会的重要性 , 更相信风口 , 而能精准把握风口的人往往是他们追捧的对象 。
瑞幸的成功 , 以现在的视角来看 , 陆正耀更多的是找到了咖啡市场上对于基础性消费的缺失 , 通过快速的烧钱的模式、用便宜的咖啡打开人们对于咖啡的基础性需求 。 另一方面 , 他通过早期神州系的成功积累下了铁三角的豪华阵容 , 陆正耀冲锋陷阵 , 刘二海和黎辉 , 通过资本不断输送子弹 , 用快速扩张 , 超速上市来巩固地盘 。 这套方法精明且实用 , 反过来说 , 如果没有当年疯狂得烧钱 , 今日瑞幸的翻身还能如报道所言 , 仅仅是因为一两个爆款而已吗?上市型创业虽然惹来无数的争议 , 但是 , 不得不说非常高效 , 如果横向对比 , 当今无论是新消费还是国潮 , 哪一个又不是在模仿这种模式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