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来到小山村之后……( 二 )
一辆辆货车在隧道中穿行 , 拉着外面的东西进来 , 也拉着村里的东西出去 。 神龙湾通了路 , 路也改变了神龙湾 。
触网 , 电商达人的“三大板块”
刘玉昌不知道 , 自己不经意间成了村里最早“干快递”的人 。
10多年前 , 他还在跑班车的时候 , 村里又有两个新变化:一是村里多数人的家里买回了电脑 , 二是网线光缆顺着月亮桥搭了下来 。
论辈分 , 90后周瑞锋管刘玉昌叫伯伯 。 周瑞锋的父亲 , 与刘玉昌是前后任村支书 。 2011年 , 周瑞锋大学放暑假回村时 , 网购了一双运动鞋 , 就是刘玉昌的班车给捎回来的 。
正是这次网购让周瑞锋看到了商机 , 从此和“电商”二字结了缘 。
接下来的10多年里 , 周瑞锋干了三件事:进货、卖货、快递 。 这一切 , 都和电商紧密相连 。
2014年毕业后 , 周瑞锋在神龙湾村和周边村子开了几个小卖铺 , 进货渠道都是知名电商平台 。 “10件大豆油 , 10件饮料 , 20袋面粉……”打开手机 , 周瑞锋展示了最近一年的进货清单 , 随便点开一单 , 进货都是以“10”为单位 , 覆盖了日常食品、生活用品的方方面面 , 基本可以做到隔天送货上门 。
这几年 , 城里的东西越来越频繁地在村里出现 , 假货、劣质货问题也越来越少了 。 如今 , 大伙儿买大件 , 也越来越倾向于在网上下单 。 经营者周继承的民宿“悬崖居”在村里开业后 , 他一口气在网上买了10台电视机:“价格合适 , 省事省心!”
电商产品下行 , 给了周瑞锋启发 。
“外面的东西能进来 , 我们的农产品为什么不能出去?”周瑞锋的脑子很活 。 在太原读大学时 , 他很想念老家的特色面点“炒奇” 。 家里人寄给他后 , 周边同学尝了都说好吃 , 这相当于最朴素的市场调研经验了 。 于是 , 2016年起 , 周瑞锋又尝试开网店销售农特产品 。
巧合的是 , 也就从这一年开始 , 平顺农特产品的上行迎来了发展的窗口期 。 “小米、潞党参、大红袍花椒 , 是平顺县的主力农特产品 , 也是网上卖得最好的几款农特产品 。 ”平顺县委书记连树斌介绍 , 市场主体自发在网上销售 , 加上电商平台购物节的流量支持 , 平顺的初级农产品在大众视线中崭露头角 。
那两年 , “打开朋友圈 , 不少代售小米、潞党参的 。 ”一些村民也赶起了潮流 , 这让周瑞锋清晰感受到 , 乡村对于寄件的需求在增长 , 做快递的念头 , 在他脑海里萌生 。
2019年 , 他通过加盟的方式 , 让极兔快递在平顺落地 , 瞄准了乡村物流 。 他把平顺县的快递分成几个片区 , 每天4辆车 , 按照不同线路 , 从县城出发 , 跑到各个行政村 。 这个年轻人 , 想通过自己的力量 , 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
布点 , 支撑电商发展的三级物流体系
“起步很难 。 收件费一个4毛5分钱 , 寄件费一个挣不到1块钱 , 一些村子快递量少 , 规模起不来 , 人员、车辆成本高 , 再加上包仓费 , 很难平账 。 ”刚开始 , 周瑞锋干得很辛苦 。
如果不是平顺县在电商服务上整体发力 , 周瑞锋撑不过最难的时候 。
2019年是平顺电商大发展的一年 。 平顺承接了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 , 围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 开始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
三级物流体系的建设 , 帮周瑞锋解决了“痛点” 。 “给快递物流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补贴 , 还解决了配送的最后100米难题 。 ”平顺县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刘培培介绍 , 县里整合了13家快递公司 , 在县级层面设立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 打造覆盖150个行政村的物流体系 。 采访人员在县物流中心信息大屏上看到 , 各乡镇的配件情况及配送车辆位置都很清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