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来到小山村之后……

电商来到小山村之后……(新春走基层·一线调研)
本报采访人员 乔 栋
冬日的神龙湾村 , 有着别样的美 。
雪后 , 清晨 , 山间 , 浓雾缭绕 。 7公里长的宑底沟 , 高山与深谷相伴 , 雪雾与峭壁相随 , 可谓步移景异 。 雾散去 , 太阳出来 , 神龙湾村跃然眼前 。 白雪皑皑间 , 石砖瓦顶上 , 家家户户升起袅袅炊烟 , 磨豆腐、蒸馒头 , 年味渐浓 。 神龙湾景区的门口 , 也已早早地挂上了一排大红灯笼 。
这里是山西省平顺县 。 神龙湾村 , 一座被太行绝壁合围的村子 。 独特的地貌 , 长期的隔绝 , 给村庄留下了独特的美 , 也给村民带来过难挨的痛——路难行 , 产业难兴 , 日子紧巴巴 。
近些年 , 这座静谧的古村 , 摁下了发展的加速键 。
公路通了 , 网络通了 , 快递、电商进村了;城里货进村了 , 农产品出山了 , 电商直播火了 , 数字产业活了 , 一二三产融合 , 村庄面貌一新 。
时代的春风翻山越岭 , 吹进山乡 , 吹进村民心里 。 村民们也纷纷跟上时代 , 赶上潮流 , 干上了全新的工作 , 过上了全新的生活 。
不知不觉间 , 这个小山村的一切正发生着飞跃 。
筑路 , “老司机”的三次就业
年轻时的刘玉昌 , 吃饭时总是蹲在山腰上 , 仰望村西北角的月亮桥 。
这座只有数米宽的石桥 , 是出村的路 。 早上 , 阳光打到桥边大片黄褐色崖体上 , 亮得如同过曝的照片 。 同样 , 阳光也把山那头的平顺县城镀上金色 , 让刘玉昌心生向往 。
23岁那年 , 刘玉昌第一次去平顺县城 , 步行 , 用了5个小时去镇上 , 再坐班车 。
步行的这段 , 得先从村里爬上月亮桥 , 要花几个小时 。 途中有条羊肠小道 , 石阶是硬靠村民在石崖上凿出来的 , 不规则且陡峭 , 走上几十分钟 , 人就容易喘粗气 , 发出“哈哧”的声音 , “哈喽梯”的民间称呼由此而来 。
从村里想要“出山”去县城——要么走“哈喽梯”去镇上;要么沿着东边的沟往河南省石板岩镇方向下山 , 再借道河北绕回到县城 。
有路才有希望 。 刘玉昌人生中的几次就业都与路有关 。
37年前 , 刘玉昌从村里的供销社辞职 , 拿出积蓄加上贷款买了辆六轮农用车——很快 , 他的车“满负荷”运行 , “天天跑 , 拉石灰、沙子 , 还有供销社的东西 , 每天绕3个省 , 单程8个小时 , 从县城往回拉物料 。 ”
当时 , 村里正在干一件大事——修一条挂壁公路 , 也叫挂壁隧道 。
1.5公里 , 15年!从1985年修起 , 到2000年 , 千辛万苦之后 , 隧道终于通车 。 刘玉昌记得老党员胡书林带着“炒面糊糊”上工时的念叨:“我这腿是走山路摔断的 。 没有路 , 村里的娃娃还得摔 。 ”他更记得路修好通车时全村唱戏的热闹 , “像是重见天日一样 。 ”
再次就业 , 刘玉昌跑班车 。 穿过太行山上腰带般的挂壁公路 , 刘玉昌的车专跑村子到县城 , 单程只要40多分钟 。 那是2005年前后 , “每天要跑两趟 。 ”
干的时间久了 , 他还兼职“干快递” 。 村所在的东寺头乡 , 有260多个村子 , 像散落在太行深处的明珠 。 “慢慢地 , 从县城寄到村里的东西多了起来 。 但东西只能送到镇里 , 人们还得到镇上取 。 我就把到村子沿线的东西都捎回来 , 都是帮忙 , 也不好意思管人家要钱 。 ”
也正因为多年积攒的口碑 , 花甲之年的刘玉昌第三次就业 , 2021年10月高票当选神龙湾村党支部书记 。 “这回再上新征程了 。 ”他笑着说 。
晚上 , 刘玉昌带着采访人员到观景台看挂壁公路 , 那是一种别样的感觉——车灯从挂壁公路的33个崖洞穿出 , 前后相接 , 像是一条漫长的时光隧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