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人:火时热钱不断,冷时半年盈利5000( 三 )


疯狂之后的退场与乱象
但就在入局者们以为自己找到了致富之路时 ,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旅游业受到很大的打击 , 严重依托旅游而生存的民宿行业也被按下了暂停键 。
晓晓是陕西西安人 , 乘着西安成为“网红城市”的东风 , 入局了城市民宿 , 在投入不足10万元的前提下就实现了自己“包租婆”的梦想 。
“第一套当年半年就回本了 , 后面的房子大概3个月回本 , 2017年和2018年的时候生意最好 , 平均每间房子每月大概可以到5000元左右的纯利润 。 ”然而 , 2020年上半年 , 晓晓拥有的所有民宿房间基本都处于停业状态 , 无奈之下 , 她只好选择长租止损 。
“2020年下半年 , 旅游行业出现报复性消费 , 民宿的经营情况好了一点 , 但是2021年全年由于疫情波动 , 消费疲软明显 , 现在也只能是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 ”谈到民宿的现状 , 晓晓颇为无奈 。
汪掌柜的感受和晓晓基本一样 。 曾经的人满为患 , 变成了如今的一客难求 。 汪掌柜告诉燃财经 , 自己经常会收到以前客人发来的问候信息 , 也偶尔会在店里翻看大家的留言簿 , “是客人更是朋友 , 他们的鼓励也是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 ”
为了维持民宿的运营 , 汪掌柜在客栈里卖起了土特产 。 “做民宿是比较重的资产投入 , 虽然可以选择租赁、关门、委托酒店管理公司或盘给下一家 , 但装修和硬件设备就会打水漂 。 现如今 , 每个月的房租和维修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 也只能‘拼家底’咬牙扛着 , 熬过去就好了 。 ”
Mark却熬不过去了 。 2021年下半年 , Mark关掉了民宿 , 在成都找了份短视频相关的工作 , 重新回到了职场 。
但实际上 , 不仅仅是疫情的影响 , 层出不穷的行业乱象实际上早就显现 , 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 。
早在疫情之前 , 民宿的用户口碑已然开始崩塌 。 越来越多资本带着热钱入局 , 部分民宿走起了高端化的精品路线 , 还有些走起了“野奢”路线 , 将环境的“野”与体验的“奢”融合起来 , 价格直逼4位数 , 但服务却跟价格无法成正比 。
汪掌柜对燃财经表示 , 在资本和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 , 当热钱遇上了无边的创意 , 设计师民宿和野奢民宿就成了主流 , 爆改、爱马仕洗漱用品、秒杀五星级酒店的管家服务、轻奢风等成为了民宿的新卖点 , 房费不上4位数都无法与之匹配 。 “原本出生草根的民宿 , 被强行穿上了高定的外衣 , 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 ”

民宿人:火时热钱不断,冷时半年盈利5000

文章图片
图3/4

《2018年中国线上民宿发展报告》显示 , 线上平台对民宿行业存在的问题反馈中 , 最集中的就是服务 。 其中 , 56.1%的差评都是对民宿的服务表示不满 。 房东恶意取消预订、服务态度差、退费困难等都成为了游客吐槽的重点 , 甚至还出现了房东和服务人员骚扰房客的现象 。
除了服务 , 安全性也是民宿的行业痛点 。 一方面 , 入住人的信息 , 房东、经营者及短租网络平台都不掌握 , 有影响社会治安的隐患 。 另一方面 , 私装针孔摄像头的黑心民宿也屡遭曝光 。
监管之下或迎重生
“行业扩张太快了 , 但消费者的认知还没有形成 。 ”在汪掌柜看来 , 网红滤镜下 , 民宿出现货不对板 , 以及价格和服务不吻合等情况 , 这让消费者产生了理解偏差 , “消费者对整个民宿行业的印象大打折扣 , 这对行业发展十分不利 。 ”
“当行业自身不能够保持一种健康的发展方向时 , 就需要监管的介入 。 ”如汪掌柜所说 , 相关部门对民宿市场推出的一系列政策 ,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宿的合规经营与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