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晒晒咱的国之重器16】
身在洼地 , 却能捕捉遥远星系的极微弱信号 。 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 , 就是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的过人之处!
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 , 目之所及 , 即是“光年之外”;“功力”强大 , 洞悉深暗宇宙 。
山廓作眼睑 , 圈梁是眼眶 , 反射面板当眼球 , 馈源舱为瞳孔——高空看它 , 银色巨“眼” , 气象非凡:它的口径达500米 , 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接收面积 , 光反射面板就有4450块;除了大 , 值得骄傲的还有 , 它是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 。
众所周知 , 天文学是一门高度依赖观测设备的科学 。 没有观测设备 , 只能开展理论研究或者根据别人的资料进行研究 。
现在好了!历时22年 , 有了“天眼之父”南仁东倾毕生心血建成的“中国天眼” , “我们在国际天文学领域的地位不一样了……在射电天文学领域 , 我们已经进入第一方队 。 ”中国科学院院士、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武向平说 。
引力理论、星系演化 , 乃至物质和生命的起源 , 解锁这些困扰人类已久的宇宙奥秘 , “中国天眼”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来看看它的成绩单吧!
正式验收两年来 , 已发现约500颗脉冲星 , 成为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 。 “我们有信心搜寻到1000颗脉冲星 。 ”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韩金林说 , 作为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残骸 , 脉冲星长期以来都是天文和物理的前沿研究领域 , 对其发现和研究 , 是国际上大射电望远镜关键科学目标之一 。 “中国天眼” ,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
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 , 已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基于观测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120余篇……其中 , 快速射电暴(宇宙中最明亮的射电暴发现象)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 , 使得我国相关科研团队迅速成为国际快速射电暴的核心研究力量 。 1月6日 , 《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中国天眼”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的重大进展 , 人类破解恒星诞生谜题又前进了一步 。
按照科学目标和相关战略规划 , “中国天眼”还确立了多个优先和重大项目 , 包括多科学目标漂移扫描巡天、中性氢星系巡天、银河系偏振巡天、脉冲星测时、快速射电暴观测等 。
【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科技创新离不开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 。
“中国天眼”在建设之初 , 即确立了按照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 。 从2021年3月31日向全球科学家开放观察申请至今 , “中国天眼”已收到全球共7216小时的观测申请 , 最终 , 14个国家(不含中国)的27份国际项目获得批准 , 并于2021年8月启动 。
好消息不断——“中国天眼”正在考虑拿出1%的观测时间对全国中小学生开放 。 “中小学生可以提出好的科学想法 , 由专业天文学家帮助他们来实现 。 ”武向平说 。
洞悉宇宙 , 全人类将借助“中国天眼” , 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
(本报采访人员 詹 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