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未成年人?更强监管来了
盲盒营销切中未成年人的社交需求,并由此创造出消费需求,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上瘾,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
一些未成年人会因想要参与到同学之间的讨论话题而反复购买文具盲盒,并因抽到隐藏款、热门款而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被诱导的攀比心理会带来反复刺激购买和上瘾行为 。 “相对成年人而言,未成年人的大脑更易被外界刺激,这也导致其容易沉迷其中、购买成瘾,助长投机心理,养成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 ”唐健盛说 。 相关极端案例频频出现:有小学生为抽到隐藏款连续购买装有24支笔的套装20套,花费2000余元;还有孩子数次向家长要钱购买盲盒,导致精神恍惚,影响学习 。
“盲盒重点面向的Z世代人群,覆盖了1995年到2010年出生的人口,其中包括不少未成年人 。 如何让他们的消费需求被满足的同时又形成正确的消费导向,很值得探讨,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形成合力 。 ”齐晓斋说,对未成年人消费占比高的文具等细分行业,尤其要警惕过度盲盒营销,需要引入一定的营销限制,比如在互联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下,不能投放盲盒广告等 。
唐健盛建议,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和营销模式 。 “未成年人缺乏公平消费的判断力,商家通过盲盒营销易获得超额收益,对同业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 。 ”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上海率先推出了盲盒消费的经营活动合规指引 。 最新发布的《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指出,盲盒内商品实际价值应与其售卖价格基本相当,单个盲盒的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且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 。 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方式取得监护人同意 。 同时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开展涉金融类营销,不得有介入二级市场的做市行为,不得天价炒作、过度营销、饥饿营销 。

文章图片
图2/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