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已经上演过:400亿收购诺基亚 , CEO也出身微软
这波操作 , 不免让人想起10年前微软收购诺基亚那一幕 。
2010年 , 微软office项目负责人史蒂芬·埃洛普离开微软跳槽诺基亚 , 并出任诺基亚CEO;三年后 , 微软以7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0亿元)收购诺基亚 , 埃洛普回到老东家任职 。
埃洛普在微软内部同样是一个重要人物 , 他在2008年1月加盟微软 , 担任微软商业部门总裁 , 负责领导了Office 2010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 。 期间 , 埃洛普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接替微软CEO鲍尔默的人选之一 。
另一边 , 诺基亚长久以来一直处于手机霸主的地位 。 直到2007年iPhone问世 , 谷歌推出安卓系统 , 智能手机浪潮轰轰烈烈地赶来 , 昔日霸主诺基亚才开始掉队 。 2010年后 , 诺基亚不断亏损 。 也是在那一年9月 , 埃洛普做出了一个惊人选择——离开微软 , 加入正在走下坡路的诺基亚 , 成为新任CEO 。
2013年1月下旬 , 时任微软CEO鲍尔默打了一个时长为5分钟的电话 , 拉开了收购诺基亚的序幕 。 同年9月 , 微软宣布以约72亿美元的总价格收购诺基亚旗下大部分手机业务及专利许可证 。
交易达成后 , 诺基亚众多高管及3.2万名员工将加入微软 。 当然 , 这也包括了CEO埃洛普 , 在协议中埃洛普回归微软 , 领导其中包括微软当前所有的设备和工作室业务以及大部分来自诺基亚的团队 , 并直接向鲍尔默汇报 。
当时科技圈也是一片诧异:埃洛普是不是微软安插在诺基亚的卧底?如今这一幕再次在微软收购暴雪身上重演 , 更加令人浮想联翩 。 正如投资圈调侃 , “暴雪的收购案是微软木马计划2.0” 。
木马计来源于一个西方故事 。 公元前13世纪 , 希腊各城与特洛伊城交战 , 特洛伊城门坚固难攻 , 希腊人由此想到把士兵藏在一只巨大的木马中 , 诱骗特洛伊人拆掉城墙 , 将木马带进城 , 从而攻下了特洛伊城 。 事实上 , 这样的操作在商界并不罕见 。
按照这样的方法论 , 微软的下一个目标隐约浮现了 。 2020年 , 一位微软高管Veronica Rogers离职后加入索尼PlayStation并掌管后者全球业务 。 全球网友纷纷预测:“微软明年收购PlayStation指日可待 。 ”
VC/PE那些尽调遭遇
“这可能是史上最神奇的尽调 。 ”一位投资圈朋友感慨 , 若微软果真如此 , 那如此大费周折的尽调 , 也让VC/PE有点汗颜 。
事实上 , 尽调是VC/PE圈最日常的工作之一 。 每一笔投资背后 , 都离不开尽调 , 区别在于有些人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 有的则走过场草草了事 。
一份翔实的尽调 , 体现的是对LP负责 。 这样一套流程操作下来 , 通常要花费个把月乃至数月 。 华南一家投资机构合伙人曾对投资界表示 , “VC圈流行的传奇故事 , 比如十分钟看对眼后就决定拍板的情况 , 在我们这里是不被允许出现 。 ”
现实中的VC/PE尽调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 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奇葩的经历 , 时不时还要与调查对象斗智斗勇 。
深圳一家国资背景创投机构的项目经理曾在4年前经历了一次至今难忘的尽调 。 当时 , 他经朋友介绍去了某省会城市看一个项目 , 前期做了很多准备 , 投资团队浩浩荡荡杀到当地 。 第一天的沟通异常顺利 , 前期沟通的细节与现场询问也基本稳合 , 就在大家都以为事情完结了的时候 , 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
在次日的走访考察中 , 公司外面突然出现20多人拉着讨薪横幅 。 目睹此种情景 , 投资团队最终放弃了项目打道回府 。
本以为故事到此为止 , 局面却再一次出现了反转 。 事后投资团队复盘时发现 , 这场闹剧实则为竞争公司的蓄意挑拨 , 目的是为了搅乱对手的融资计划 。 就这样 , 这家投资机构因项目方的隐瞒和自身疏忽错过了一个项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