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可在室温下进行“量子翻转” 有助开发下一代计算新模式

科技日报北京1月24日电 (采访人员张梦然)据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报道 , 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发出一种半导体材料 , 可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从导体到绝缘体的“量子翻转” , 有助于开发新一代量子设备和超高效电子设备 。

新材料可在室温下进行“量子翻转” 有助开发下一代计算新模式

文章图片
图1/2

研究人员在只有一个原子厚的二维硫化钽层中观察到 , 支持这种量子翻转的奇异电子结构以前只能在-37.8℃的超低温下稳定 , 现在该新材料可在高达77℃时保持稳定 。
密歇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助理教授罗伯特·霍夫登说 , 奇异的量子特性 , 比如从导体切换到绝缘体的能力 , 可能是下一代计算的关键 , 它提供了更多存储信息的方法和更快的状态切换 。 这可能会导致更强大、更节能的设备 。
当今的电子产品使用微型电子开关来存储数据;“开”为1 , “关”为0 , 断电后数据消失 。 未来的设备则可使用其他状态 , 例如“导体”或“绝缘体”来存储数字数据 , 只需要快速的能量点就可在状态之间切换 , 而不是稳定的电流 。

新材料可在室温下进行“量子翻转” 有助开发下一代计算新模式

文章图片
图2/2

在过去 , 这种奇异的行为只在超低温下的材料中被观察到 , 而科学家的最终目标是开发能够在室温下按需快速从一种状态“翻转”到另一种状态的材料 , 这一研究可能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
“先前在超低温下的研究表明 , 可以按需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这种翻转 。 ”霍夫登说 , “这不是这个项目的重点 , 但事实上 , 我们甚至能够在室温下保持一次翻转稳定 , 这开启了许多令人兴奋的可能性 。 ”
从导体到绝缘体的翻转由一种称为电荷密度波的现象支持 , 这是一种在某些条件下自发发生的有序的、晶体状正负电荷模式 。
“之前在硫化钽的大块样品中观察到电荷密度波 , 但材料必须处于超冷温度下 , ”霍夫登说 , “通过将几个二维层交错在一起 , 我们能够使其更加稳定 。 ”
该团队首先制造了几层夹在一起的单原子厚的硫化钽层样品 。 每一层都是一个半导体 , 处于所谓的八面体状态 , 它指的是钽和硫原子的特定排列 。 虽然存在一些电荷密度波 , 但它们过于不稳定和无序 , 无法产生导体—绝缘体翻转等奇异行为 。
霍夫登团队通过在无氧环境中加热样品 , 同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该过程 。 随着样品的加热 , 层开始一层一层地切换到棱柱状态——相同原子的不同排列 。
当大多数(但不是全部)层切换到棱柱状态时 , 研究人员将样品冷却回室温 , 发现保持八面体状态的层显示出有序而稳定的电荷密度波 , 并且在高达77℃的温度下仍能保持这种状态 。 此外 , 这些层已经从半导体转变为绝缘体 。
【新材料可在室温下进行“量子翻转” 有助开发下一代计算新模式】来源:科技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