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查处94名员工,追责28家供应商,举报最高奖励1000万!( 二 )


不仅如此 , 在反腐工作中 , 比亚迪大都落实到了“细枝末节” 。 比如 , 比亚迪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的“反腐典型案例”中 , 通报的工作人员中 , 既包括工程师 , 也有领班、生产组长、油漆工等 。 具体的 , 有人收受供应商回扣、贿赂、商宴请和礼品 , 有人与供应商人员以打麻将的方式存在经济往来 , 甚至还有人因为开设赌场罪被刑拘的 。
比亚迪对上述员工除了四级处罚(解除劳动合同)外 , 还将其信息录入除名查询系统;对违反廉洁合作协议的单位 , 按协议内容追究相应责任 。 此外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 , 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
公开资料显示 ,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 ,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 , 已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 , 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 。 比亚迪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 。
大企业反腐刻不容缓
腾讯:有人将黑手伸向实习生
近年来 , 各大公司都加大了内部反腐的力度 。
尤其在互联网领域 , 近年来 , 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巨头 , 均对内部贪腐采取零容忍高压姿态 , 加强合规建设正逐步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共识 。
1月25日 , 腾讯集团发布2021年反舞弊通报 。 据披露 , 2021年全年 , 腾讯反舞弊调查部共发现并查处触犯“腾讯高压线”案件50余起 , 近70人因触犯“腾讯高压线”被辞退 , 10余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
同时 , 有13家企业被纳入腾讯永不合作主体清单 。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 , 腾讯此次通报的16个典型案件 , 涉及CSIG、CDG、PCG、WXG、IEG等多个事业群 , 其中 , PCG的数量依然最多 。
在所有披露的案件中 , 绝大部分涉案腾讯员工都是利用职务便利 , 为供应商或其他外部人员谋取利益 , 然后从中收取好处费 。
不过 , 2021年也出现了一种新型案例 , 这在过往几年的反舞弊通报中没有出现过 。 在披露的案例中 , 有5例是腾讯员工与外部求职中介合作 , 由外部中介负责招募实习生 , 然后腾讯员工安排实习生进行虚假的腾讯远程实习 , 并从外部求职中介处分得实习应聘者支付的部分费用 。
腾讯在反舞弊通报中提出 , 自2005年腾讯首次提出“腾讯高压线”起 , 就明确了零容忍的态度 。 员工行为一旦触犯“腾讯高压线” , 一律解聘处理 , 永不录用 。 对于涉案的外部公司 , 也会列入公司黑名单 , 永不合作 。
此外 , 一旦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 , 腾讯也必将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 同时也会密切配合警方进行打击 , 抓捕涉案的外部人员 。
据南都数据发布的《2020上半年互联网企业反腐报告》 ,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腐败情形频发 , 在2020年上半年就有腐败舞弊案件约60起 , 超过100人被开除或移送公安机关 。 据悉 , 这些事件涉及10家互联网企业 , 分布于电商、文娱、外卖、出行等领域 , 且频繁出现中高层涉案 。
上述报告也表示 , 2019年被视为互联网行业反腐风暴的开端 , 当年共有18家企业曝出超190起反腐事件 , 涉及员工数量超400名 。 如今 ,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反腐工作已进入常态化 , 在2020年上半年曝出反腐案件的互联网公司中 , 多数公司通过自我审查、自行通报的方式发现和举报反腐行为 。
“内部贪腐现象在各行各业、大型组织内都很常见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员钱文颖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企业与员工间之间的关系有近似‘委托-代理’关系 , 企业和员工个体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存在协同、可能也存在冲突 。 企业希望员工全心工作 , 但员工作为个体会有收入更高的需求 , 如若这两者目标的现实差异较大 , 企业又不具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 , 部分员工就可能会走向贪腐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