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预制菜增速超380%,又一万亿餐饮分支将出现?

_原题是:“红红火火”的预制菜:年夜饭预制菜增速超380% , 又一万亿餐饮分支将出现?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刘美琳 实习生 田蕙宁 北京报道
预制菜正在悄悄进入年轻人视野 。
在去年双十一天猫新生活研究所选出的10大趋势单品中 , 预制菜位列榜单第八 。
“看直播被种草了 , 之后开始反复回购 。 ”文萱是双十一预制菜采购大军中的一员 , 今年春节 , 她打算和因疫情无法回家的几个朋友相约 , 用预制菜凑一桌色香味俱全且物美价廉的年夜饭 。 “味道能有饭店的七八分 , 价格便宜一大截 , 让我这种厨房小白体验到大厨的快乐 。 ”
何为预制菜?预制菜又称3R食品(Ready to cook, ready to heat, ready to eat) , 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 , 配以各种辅料 , 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 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 。 预制菜节省时间、节约食材、分量合适、味道鲜明等优点 , 完美适配懒人经济和宅经济下人们对食物的要求 。
与传统“速冻食品”专攻主食不同 , 预制菜的覆盖品类更广 , 味道更加丰富 , 对食材风味的保留也更加完整 。 相比于方便面和罐头类食品通过油炸和高温延长保质期 , 预制菜则更注重“健康” 。 通过冷链运输或是冻干脱水等技术 , 在少破坏营养结构的情况下 ,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餐饮赛道下 , 又一万亿分支或将出现 。 据统计 , 2021年共发生近10起预制菜相关领域的投融资事件 , 总金额过亿 。《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 , 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 , 占食材总体的比重不到10% 。 预计到2025年 , 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会突破8300亿元 。
如果说2021年是中国预制菜品牌的元年 , 而今步入2022年 , 预制菜又将如何“预制”自己的未来?
年夜饭预制菜增速超过380%
2022开年 , 餐饮赛道中一个新的概念“预制菜”爆了 。
在股票市场上 , 近期的预制菜概念股表现十分亮眼 。 1月4日是虎年首个交易日 , A股三大指数当天齐跌 , 然而预制菜概念股却逆势大涨 。 1月至今 , 不断有预制菜相关股票涨停消息传出 。 本周预制菜板块虽有所回调 , 但整体表现仍然亮眼 。 截至1月21日 , 得利斯和国联水产两只预制菜概念股累计涨幅分别为77.78%、67.77% 。
资本市场方面 , 2021下半年新消费退潮之际 , 预制菜赛道却备受关注 , 融资步伐不断加快 。 2022年1月以来 , 不仅中餐预制菜连锁门店品牌“银食”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 新中式预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园”已完成 B+ 轮融资 , 前瑞幸董事长陆正耀创立的新项目“舌尖工坊”也宣布正式入局预制菜赛道 。
青桐资本投资副总裁朱英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 , 二级市场对预制菜的热情是供应链的联动效应的结果 。 “目前二级市场预制菜板块的龙头股并非品牌 , 而是品牌上游的原料和供应链企业 。 ”其中 , 2021年4月“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上市 , 推动了二级市场的乐观情绪 。 同时 , 以面、火锅、卤味为代表的线下连锁餐饮的发展也利好上游相关企业 , 促成了预制菜概念股的火爆 。
预制菜产品走红 , 最直接的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 。 此前 , 预制菜更像是食品大厂们的“副线业务” , 发展不温不火 。 进入后疫情时代 , 随着餐饮企业的加入 , 预制菜赛道初现雏形 , 花样也越变越多 , 由最开始的速冻包子、水饺 , 逐渐扩展各大菜系 。 启信宝数据显示 , 2020年从事预制菜相关业务的企业注册量达到十年之最 , 全年共新注册1.25万家 , 同比增长9%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