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预制菜增速超380%,又一万亿餐饮分支将出现?( 二 )
春节来临则进一步加速了预制菜爆发 , 预制菜已经成为青年群体的年货新选择 。
1月中旬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 , 创新丰富年节餐食 , 鼓励提供多品类套餐、自主配餐、网上预订年夜饭食材等服务 , 鼓励制售半成品和“净菜上市” 。 据统计 , 2021年 , 商务部主办的“网上年货节”期间 , 年夜饭系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6% , 其中预制菜产品增长高达380%以上 。
2022开年 , 消费者就对“预制菜”展现出了空前的热情 。 2022年年货节期间(2022年1月6日至2022年1月10日) , 淘宝上预制菜销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00% 。 京东生鲜数据则统计 , 预制菜今年1月整体销售金额已破千万 , 同比增长94%左右 。
行业仍有较大整合空间
“预制菜的一炮而红 , 自然离不开疫情对居家生活的催化作用 , 但根本原因仍是经济、人口和社会层面缓慢而持久的影响 。 最直接有两个体现 , 即家庭户平均规模下降和独居人口上升 。 ”朱英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数据显示 , 中国家庭户平均规模从2010年的3.10人下降到2020年的2.62人 。 中国独居人口现已经达到9200万人 , 比北上广深四城人口总数多近千万 。
“不但传统的三代大家庭逐渐瓦解 , 而且现代社会的nuclear family(核心家庭 , 只含父母和子女)数量也在大幅下降 。 下厨做大锅饭成为了一种时间角度和经济角度都不划算的事情 。 ” 朱英涛说 。
【年夜饭预制菜增速超380%,又一万亿餐饮分支将出现?】一项关于居民近十年食品消费观念转变趋势的调查显示 , 超过67%的人认为传统的烹饪方式麻烦 。 预制菜以其简单的操作、稳定的出品 , 拯救了在炸厨房边缘徘徊的年轻人们 , 并迅速俘获了他们的芳心 。 盒马鲜生的调查数据显示 , 半成品菜是95后消费者们最爱的商品之一 , 95后消费者购买半成品菜的比例达到65后的两倍 。
在朱英涛看来 , 国内预制菜市场目前处于“头部初现”“百花齐放”的阶段 。 “一方面 , 以珍味小梅园、加点滋味等为代表的品牌融资势头迅猛;另一方面 , 市场上不断有新品牌另辟蹊径 , 以品类、技术的差异化挑战老玩家 。 ”
不过他也指出 , 整体来看预制菜市场目前仍然处于“小、弱、散”的阶段 。 多数玩家是小作坊或者夫妻老婆店 , 而专业经营企业仅占30% 。 “随着资本的介入 , 预制菜赛道仍有很大的整合和集中空间 。 ”
保证客户粘性、提升复购率 , 是预制菜赛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 目前 , 预制菜的日常消费者以中青年上班族为主 。 《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显示 , 超过65%的预制菜的消费者分布在于一、二线城市 。 超八成的单次消费的价格在20-40元之间 , 其中21-30元占比最多 。
从价位来看 , 主打预制菜的珍味小梅园、麦子妈等品牌单价在20-40元之间 , 和消费者偏好相符 。 相比一二线动辄30-60元的堂食 , 预制菜在性价比上则更具吸引力 。 和外卖相比 , 预制菜虽不具备价格优势 , 但83.8%的用户觉得预制菜品比外卖更健康、更卫生 。 “随着预制菜产业链的愈发成熟和竞争的愈发充分 , 预制菜价格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 , 未来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 , 和当地的小餐馆、外卖等同台竞争是很有可能的 。 ” 朱英涛说 。
除了价格之外 , 能否出现抓人眼球的新品 , 也是预制菜跑出的关键 。 在朱英涛看来 , 消费赛道不存在绝对的壁垒 , 对市场敏锐的嗅觉是关键 。 “一开始说到预制菜 , 大家会想到的可能就是炒菜配米饭 , 但现在的新消费品牌已经把意面、冬阴功甚至惠灵顿牛排等品类囊括进来了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