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美的抢入芯片“围城”

作者 | 顾天娇
多元化投资一直是家电行业的热门话题 , 特别在我国家电市场步入成熟期的背景下 , 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探索新的赛道 , 乐此不疲 。
美的旗下除了传统家电业务外 , 还布局了汽车零部件、机器人以及芯片等领域 。 近日 , 美的宣布 , 自研的家电MCU芯片已量产1000多万颗 , 以后会布局汽车芯片 。
另一巨头格力则表示 , 目前公司用量较大的微控制器芯片与功率器件芯片皆已自主开发使用 , 并大量投入使用 , 部分芯片已开发至第二代 。
【格力、美的抢入芯片“围城”】现在家电企业在芯片赛道狂奔 , 一如他们当年热血下注手机、汽车产业时的激情 , 然而无论是美的折戟造车 , 还是格力、TCL等手机业务发展平平 , 都显示着家电企业们拓展新领域的难度不小 。 那么这轮家电“造芯”会重蹈覆辙吗?
家电企业的算盘
“门外汉”也想分蛋糕
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十年的繁荣 , 在这一时期 , 格力、TCL、美的、海尔、康佳、长虹等家电企业无一不躬身入局 , 但如今大多数品牌的手机已经难觅踪影 。
一方面手机行业对于技术、供应链的苛刻要求 , 是家电企业没有预料到的;另一方面过往消费者积累的对家电品牌的认知也没有顺利“移情”到企业生产的手机上 。
如今 , 还是熟悉的玩家 , 还是熟悉的配方 , 家电行业的大佬们又齐聚在芯片赛道上 。
比如海信电器(000921.SZ)最早从数字视频处理芯片出发 , 如今旗下的芯片公司信芯微的屏端驱动芯片已经覆盖从高清到8K超高清全系 , 2020年这款芯片的出货量超4000万颗 , 累计出货已达1亿颗 , 据机构统计全球占有率超过50% , 位居第一 。
美的集团(000333.SZ)旗下美仁和美垦两家公司未来产品将涵盖了MCU、功率器件、电源IC、IoT芯片等 。 美仁总经理曾对外表示 , 预计2022年美的芯片量产达8000万颗 。
格力电器(000651.SZ)从2018年开始做MCU和功率器件 , 据悉要投500亿;另外还参与了LED芯片龙头三安光电(600703.SH)的定增;参与了闻泰科技(600745.SH)的百亿级半导体并购 , 协助其拿下了功率器件龙头安世半导体 。
在格力进军芯片的同一年 , 康佳集团(000016.SZ)宣布成立半导体科技事业部 , 拟投资300亿 , 主要围绕存储主控芯片和Micro LED领域 。
TCL科技(000100.SZ)一手收购硅片龙头中环股份 , 拿下半导体材料的核心位置;一手成立TCL半导体公司 , 对驱动芯片、AI语音芯片进行重点开发 , 并扩大功率器件产能 。
可以看到 , 家电中涉及的包括MCU微处理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智能功率模块(内含IGBT)、LED驱动芯片、Wi-Fi通信芯片、音频驱动芯片等 , 都陆续被各企业“瓜分”完毕 。
家电芯片市场不是蓝海
技术跟不上 , 恐怕高不成低不就
事实上 , 家电的上游还包括面板、PCB、各类金属等 , 芯片大约只占到一台家电成本的5%;且国内家电芯片的市场规模也就500亿 , 各家企业动辄百亿的投资最后能否“回本”或许还要打个问号 。 如此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 家电企业图什么?
可能的原因 , 一是原来家电芯片的技术壁垒低、国产化率却不足10% , 使得这个领域看上去更加容易进入 , 且有着极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 二是从需求端考虑 , 在“碳中和”和万物互联的趋势下 , 家电芯片仍存很大的增量市场 。 三是不像其他上游领域 , 国内家电芯片市场还没有出现本土龙头厂商 , 所以谁都想来分一杯羹 。 四是家电企业自己直接由下游企业切入上游 , 至少有“兜底” , 自产自销不至于两手空空 , 如果除了自用还能外销 , 那更是打开了增长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