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势力浪潮汹涌,百度、腾讯、华为、小米都在图什么?


造车势力浪潮汹涌,百度、腾讯、华为、小米都在图什么?

文章图片
图1/6

2021年 , “造车”浪潮汹涌澎湃 。 前有蔚来、小鹏、理想进入比量阶段 , 后有百度、小米下场造车 , 如果说2014年前后 , “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的成立 , 拉开了汽车行业电动化的序幕 , 那么2021年 , 更多科技公司的跨界入局 , 则将推动汽车行业进入智能化阶段 。
现阶段 , 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正趋向标准化 , 造车门槛不断降低 , 随着汽车开发从传统的“硬件定义”转变成“软件定义” , 汽车的智能化能力已成为车厂比拼的关键因素 。 这也是为什么 , 在智能汽车赛道上 ,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科技公司的身影 。
目前 ,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小米 , 以及360、大疆、小牛电动、索尼等科技公司已相继入局 。
梳理这些公司在汽车赛道的布局会发现 , 不同公司选择的路径各不相同 。 其中 , 有人选择亲自下场造车 , 有人将自己定义为零部件供应商 , 也有人坚持做行业助手 , 只提供数字能力 。
不同的定位 , 反映的是各个科技公司面对汽车行业不同的战略思考 , 但毫无疑问 , 无论是何种身份 , 它们的加入 , 都将给汽车行业注入更多新动能 , 带来更多可能性 。
百度、小米——整车制造
2021年初 , 百度打响了科技公司“跨界造车”的第一枪 , 通过与吉利联手 , “集度汽车”横空出世;紧接着 , 3月底 , 小米也正式官宣造车 , 由小米创始人雷军亲自挂帅 。

造车势力浪潮汹涌,百度、腾讯、华为、小米都在图什么?

文章图片
图2/6

百度与小米 , 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成为整车制造商 , 但在具体打法上 , 二者还存在一些区别 。
百度押注汽车行业由来已久 , 早在2013年 , 百度就开始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 并在2017年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 。
过去八年 , 百度在汽车智能化技术方面有了很多积累 , 但这些技术在落地过程中 , 百度似乎遇到了难题 , 而亲自下场造车 , 或许是百度进行技术验证最高效的办法 。
目前 , 百度和吉利组建了合资公司——集度汽车 , 其中 , 百度持股55% , 占据主导地位 。
与传统车厂联手 , 是科技公司下场造车可选的一条捷径 。 集度汽车的分工也十分明确 , 百度负责软件层面 , 吉利负责汽车工程研发、供应链及整车制造等 。 因为各取所长 , 所以集度汽车的进展也会更快 , 预计将于2023年面世 。
而与百度相比 , 小米更像是初生牛犊 。 据雷军透露 , 从小米董事会提出研究电动车产业前景到最终决定造车 , 期间不过两个半月的时间 。
尽管此前与汽车产业并没有太多交集 , 但小米下场造车 , 却获得了很多业内很多支持 。 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 , 小米在资金、品牌、用户以及软硬件集成能力上的积累 。
中金公司的研究认为 , 智能汽车有望呈现与智能手机相似的迭代路径 , 比如未来十年 , 智能汽车的迭代周期缩短 , 软硬件升级频繁;造车新势力将对竞争格局带来重要影响;汽车将成为承载多感官交互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等 。

造车势力浪潮汹涌,百度、腾讯、华为、小米都在图什么?

文章图片
图3/6
图:图虫
但是 , 小米的短板也十分明显 。 因为小米走的是全资造车路径 , 这意味着它不能像百度一样直接依托传统车厂的造车能力 , 所以 , 小米汽车必须经历从0到1的过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