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 他们已经有了 。
高算力支撑智能跨域融合
就在去年的最后一个季度 , 上汽乘用车发布了全新的洛神智能座舱系统 。 作为首个量产多核异构融合式智能座舱,其支持微内核和宏内核及基于SOA的云端融合框架,具有跨域融合的能力 。
文章图片
作为AliOS三部曲的第二部 , 洛神智能座舱不同于第一代车载操作系统 , 仅让汽车在线化,而是可以通过底层升级,融合交互智能、服务智能与驾驶智能 。 那什么是跨域融合能力?
其实简单来说 , 跨域融合能力就是完美整合车上多个功能模块的能力 。 通过它 , 以往毫不相关的功能模块(比如智能驾驶与娱乐) , 能够在一个体系之中互相融合 。 用户将通过一套统一的指令系统 , 实现对所有功能模块之间的调用与修改 。 简而言之 , 汽车的操作将变得更为简便 。
要想实现这样的操作 , 首先要满足系统的算力要求 。 全新荣威RX5 MAX选择了高通的旗舰芯片——骁龙8155 。 这块芯片好在哪里?仅仅只是7nm的制造工艺就已经是目前能够量产的芯片工艺的天花板了 。 要知道在以往 , 车规级芯片一般都只采用28nm的制造工艺 。
文章图片
【开启“情感智能元年”的燃油车,究竟能让出行多智能?】而更低的纳米数 , 表示的是单位体积下所能容纳的集成电路将变得更多 , 芯片的性能自然而然地也就变得更优秀 。 显然 , 荣威在芯片上是下了“血本”的 , 毕竟就目前的市场而言 , 选择这种顶级规格芯片的车企基本没有几家 。
当然 , 这也说明 , 洛神智能座舱系统需要更高算力的芯片来支撑 。 但芯片并不是智能的所有 , 毕竟强算力芯片更重要的是奉献出更智能的人机交互体验 。
养成式AI语义究竟多先进
如何让车机听懂你的话?目前的主流方式是通过语音释放指令 。 此时一款汽车在指令理解及执行过程中的表现 , 将直观地在用户心中形成系统优劣的鲜明对比 , 但这只是在低层次平台上的对比 。 因为 , “能接受执行”与“能自主理解并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执行” , 是两个概念 。
文章图片
洛神智能座舱系统 , 涵盖了语音识别、语音理解等全链路引擎 。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 , 唤醒全新荣威RX5 MAX的语音识别时 , 用户将不再需要固定的唤醒词 , 而是直接下达指令 , 即可实现操作 。 与此同时 , 这套系统还可以实现补充式的语音交互 , 即下达完指令之后 , 还可以由另一个人进行补充 , 系统同样可以完全识别 。
文章图片
这样的智能指令接收模式 , 已经不再是打开系统输入指令 , 而是随时待命、捕捉语言并能进行自主分析 , 智能化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
更重要的是 , “养成式AI语义”还可以智能学习、自主进化 。 系统能通过日常使用过程中采集的信息 , 上传到云端 , 以帮助数据自主标注和训练自身 , 提升自己的语义识别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 最终让成熟的“算法”将系统变得更为智能 , 从而让用户与全新荣威RX5 MAX之间实现真正的智能互动 , 且不断升级为更智能的人机交互体验 。 汽车与人之间 , 将真正形成情感共生的关系 。 车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交通工具 , 而是你真正的出行伙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