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二手号码,“碎碎”平安】近日 , 有网友称手机上收到了对前号主的追债短信 , 由此暴露出的二手电话号码漏洞问题引发关注 。 事实上 , 因购买到“二手号码”遭遇短信电话骚扰、无法新注册App的用户不在少数 。 手机号码是稀缺资源 , 销号后一般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冻结 , 重新进入市场 。 如今 , 手机号已经不再局限于通信功能 , 注册、登录软件 , 查收验证码等无不需要用到手机号码 , 并且 , 手机号码对应的账户还涉及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 。 因此 , 确保二手手机号“干干净净”上市至关重要 。 对此 , 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原号主主动注销、解绑相关应用 , 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也应加强协作 , 为解绑、注销提供便利 , 及时做好销号手机号社会关系的“消磁”工作 。 这既是在维护新、旧号主的合法权益和隐私 , 也能尽量规避风险、减少纷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