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都说生气有害健康了,那怎样才能不生气?

《圆桌派》都说生气有害健康了,那怎样才能不生气?
文章图片

《圆桌派》第五季EP11
《圆桌派》第五季最受热议的嘉宾 , 恐怕是在最后两集压轴登场的基因科学家尹烨 。
他在节目中以理科生的学识“碾压”了这个文科生主场 , 文学教授许子东在交谈过程中频频表示没听懂 , 像极了屏幕前的你我 。
尹烨擅长用基因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 比如“生气可能累积有害突变 , 慢慢地发展成癌症” , 就成为了流传度最广的片段之一 。
当然 , 尹烨阐释的只是一种可能性 , 但不妨碍“生气有害健康”这个观点在社交网络上引起巨大的共鸣 , 而这种共鸣 , 早有苗头 。
01.
我也知道 , 这样不好 , 不好
“世界如此美妙 , 我却如此暴躁 , 这样不好 , 不好 。 ”在《武林外传》里 , 秀才劝郭芙蓉冷静时总会搬出这句话 。
《圆桌派》都说生气有害健康了,那怎样才能不生气?
文章图片

《武林外传》
不知不觉中 , “气死”已经成了当代年轻人日常聊天的高频词汇 。 虽然这是个略微夸张的表述 , 但它的流行说明生气、暴躁、烦躁等负面情绪占据着许多人的生活 。
如果打开小红书搜索“不生气” , 你会得到一些尹烨在《圆桌派》的金句截图、布满了平静“咒语”的佛祖壁纸 , 一些描述暴躁经历的帖子 , 以及一些告诉你生气的危害、教你如何不生气的短视频课程 。
如果打开淘宝搜索“不生气” , 你会得到一些印着“莫生气”、“不生气”的摆件、地毯、御守、杯子、鼠标垫等等生活用品 。
而豆瓣甚至有一个“今天我没有生气”小组 , 从2019年成立至今已有36万用户加入 。
组长 @冰阔乐 在小组简介里写:“令人恼火的事情有很多 , 但——‘为了小事发脾气 , 回头想想又何必 。 别人生气我不气 , 气出病来无人替 。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 ’”组员们在组里分享各自的糟心事 , 包括性别歧视、人际关系中的委屈 , 日常的不走运等 , 这个小组已经成为了一片倾诉的小天地 。
另一方面 , 许多关于不生气的迷因和表情包也应运而生 。 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请回答1988》中 , 金正峰去寺庙散心的一张剧照 。
《圆桌派》都说生气有害健康了,那怎样才能不生气?
文章图片

由于他身穿灰袍 , 手捧莲花的样子过于平静 , 仿佛看淡了世间的一切纷争 , 这张图被许多网友拿去二次创作并传播 , 告诫自己凡事看淡 , 不必为难自己 。
事实上 , 这些试图平复情绪的举动 , 与此前互联网上流行的佛系文化以及丧文化一脉相承 , 都指向了一种被动的抵抗姿态 。
因为大部分人无法消灭生气的源头 , 比如他的工作、客户、老板、家人、男/女朋友等 , 如同佛系青年一样 , 在认清大环境的不可撼动后 , 人们便尝试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通常是降低期待 , 来应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
既然难以改变“生气源” , 那么非暴力不合作 , 非暴力随便你 , 非暴力我都行 , 也是一种态度 。
显然 , 经常生气、难以控制的暴躁 , 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共症结 , 以至于相关的梗在当今互联网文化中有着举重若轻的位置 。 同时 , 商业市场也迅速捕捉到了“不想生气”、“不想烦躁”的大众情绪 , 生产了许多文化商品 。
02.
不敢生气 , 不敢生病
那么在今天 , 我们为何越来越关注生气了?恐怕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分享属性让激烈情绪更容易被看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