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爆了,因为我们只是渴望一部“正常”的国产剧( 二 )


最后柳文扬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结局:如果主角在一天结束的最后一刻与囚徒在一起 , 主角能否将囚徒拉出时间循环 , 又或者是囚徒将主角拉进时间循环?
这里《开端》的创作者很明显是读过《一日囚》的 , 李诗情将肖鹤云拉入时间循环的方式很明显就跟《一日囚》很相似 。 他们甚至在剧中直接提及了另一个著名的科幻梗:八月是时间循环的高发期 。 虽然没有明说 , 但很显然 , 这是在指涉“循环流”的著名日本作品:《凉宫春日》里那篇《漫无止境的八月》 。
不知道是否是巧合 , 最近几年用时间循环作为基础设定的游戏也在逐渐增多 , 在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杰作:独立游戏《星际拓荒》(Outer Wilds) 。
这个游戏中没有战斗 , 只有一个神秘的设定:你所处的这个小小的太阳系的太阳会在23分钟后爆炸 , 然后你就会回到23分钟之前 。 作为这个文明的宇航员 , 你要搞清楚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
游戏中没有敌人 , 你也没有武器 , 能做的就是去往太阳系的其他星球 , 探索上一个文明:挪麦人留下的古代遗迹 , 获得信息 。 这个游戏的杰出之处就在于 , 单单凭着未知 , 就驱动玩家不断的进行探索 , 并且最终搞清楚太阳系爆炸的真相 。 这就是“人与未知的相遇” , 最原初的科幻感动 。
如果站在更高角度来观察循环流作品的一些共性 ,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种推测:循环流的科幻作品是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电子游戏大发展的影响 。 正是因为电子游戏有这样一种线性叙事的同时又允许玩家不断重试的特性 , 这才让这种不断循环、不断重试的概念被“植入”(incept)到大众心中 。
电影《罗拉快跑》(1998)可以说就是《开端》的先辈:在一个反复重来的“副本”中 , 观众跟着角色一起 , 不停尝试新的解题思路试图解决难题 。 这就是最直接的游戏性的体现:观众和主角就是玩家 , 影视就像是一个游戏直播 。
《开端》爆了,因为我们只是渴望一部“正常”的国产剧
文章图片

《罗拉快跑》
看着李诗情和肖鹤云的故事时 , 我们同样也在考虑一些问题 , 试图解决车上的炸弹 , 发现这个办法行不通只能修改计划重来一遍 。
比方说 , 李诗情在前几次循环中都试图第一时间报警 , 但发现时间不够用只会落入被警方怀疑的情境;我们作为观众 , 看到这里就会觉得:报警的目的 , 应该是利用警察更强的调查能力获得信息 , 但同时也要保有行动上的自由 。
果然 , 主角获得了充分的博弈经验之后 , 选择与警方互相“钓鱼”来获得更多的信息 。看到这里我们会有种“我想到的方法主角也想到了”的窃喜 , 这就是编剧给观众带来的智识上的愉悦——实际上就是最纯粹的科幻快感:认知突破 。
社交网络上大量讨论着“如果你落在李诗情和肖鹤云的状态下你会怎么行动” , 就是这种情绪的一个最好体现:我们也把自己当做玩家 , 试图寻找解题思路 。 从这个角度 , 《开端》毫无疑问是一部科幻作品 。
02.
人与人的相遇
在继续说《开端》之前 , 先谈一部大热的、同样带有科幻元素的动画作品 , 新海诚监督的《你的名字 。 》 。
虽然可能大部分人都看过了 , 但还是稍微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设定 。 《你的名字 。 》中 , 因为某个神秘原因 , 在远离大城市的小镇居住的女高中生宫水三叶和居住在大城市中的男高中生立花泷互换身体 , 从而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
《开端》爆了,因为我们只是渴望一部“正常”的国产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