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们只是渴望一部“正常”的国产剧
很多人对《开端》的结局不太满意:这个结局太平淡了;剧情上的很多疑点也没有解释 , 比方说肖鹤云的身体为什么会变差;最终也没有解释这个循环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为什么会发生 。
当然也有很多评论说 , 可以了 , 有这样一个平稳落地的结局 , 在国产片中已经属于高水准 。
这些看似相反实际上又内核相同的评论 , 其实都说明一件事: 观众渴望看到一部有着正常人类的情感 , 正常人类的智商 , 描述正常社会议题的国产剧已经太久了 。 我们希望能有一部剧 , 能够认真讨论自己身边的状况 , 同时也拥有一个好的故事 , 能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智力被尊重 , 而不是被当做智商为0的弱智 。
文章图片
《开端》
在《开端》大结局还没有放出之前 , 我曾经设想了一个《黑镜》风格的结局:实际上这20多次循环都是矩阵中的模拟 , 是一个大型虚拟实景爱情试炼游戏 , 让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不断的循环中接受考验 , 同生共死 , 最后成为生死不渝的真爱伴侣 。
《黑镜》 , 正好就是“利用高概念设定讨论人类和社会困境”的标杆影视作品 。
著名的《黑镜》系列剧集 , 原本是英国电视4台拍摄的独立迷你剧 , 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 , 或者更精确说 , 是一个独立的思想实验:在现有的社会中 , 加入一个单独变量 , 会变成什么样子?
比方说 , 第一季第三集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当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大脑植入了芯片 , 可以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所有看到的东西并且可以随时回放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怎样发生改变?
第二季第一集 , 当科技已经有能力通过数字记录制造出你已故亲人的仿真复制人 , 你会想要你的“他”回来吗?第三集第一集 , 当全社会所有人的互相关系依赖于一个给人打分的软件 , 分数越高获得的待遇越好 , 这会造成一个更好的社会 , 还是一个更糟糕的社会?
上文所述“通过大型虚拟游戏做伴侣匹配”这一设定 , 也类似于黑镜第四季中的一集 。 如果《开端》真的设置了这样一个对循环的解释结局 , 或许会是一个对于我们社会 , 人与人之间关系更深刻的诘问 。
《黑镜》的出色之处 , 就在于使用一个极端的、不存在于目前这个现实世界 , 但是可能会出现在未来世界中的情境 , 来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当下的问题 , 即前文所说“哈哈镜式的扭曲反射” 。
值得注意的一点 , 在于《黑镜》中的故事 , 很少有好的结局 。 这是为什么?让我们对什么是“好结局”有一个定义:比如在《开端》中 , 好结局就是乘客们最终阻止了车辆爆炸 , 没有人受伤 , 生活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
而问题在于 , 新的技术、新的变化的出现 , 都意味着生活本身轨道的改变 , 这种改变永远会让人痛苦 , 并且充满了无可奈何 。
为什么《开端》的第八集被认为是“神回” , 就在于它大胆突破了观众的心理预期和正常生活的轨道 , 让人真切地面对了角色的死亡 。 显然 , 生活中有更多并非死亡的悲剧时刻:关系的破裂 , 亲人的离去 , 背叛等等 。
文章图片
《开端》
这次《开端》的另一个很大的优势 , 在于它只有十五集;已经有很多人说 , 如果这部剧还像很多国产剧那样动辄三四十集 , 他们会放弃掉 。 《黑镜》作为单元迷你剧 , 每一集都是独立的设定和故事 , 这说明要真的严肃讨论一个问题 , 四十分钟也许就足够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