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浪潮奔涌在大渡河上( 二 )


【数字化的浪潮奔涌在大渡河上】在大传输方面 , 形成运营商级别的OTN设备 , 带宽40G以上的骨干通信大动脉 , 无缝衔接4G、5G、Wi-Fi等末端传输网络 , 为大渡河流域水电生产海量数据搭建了大传输的高速通道 。
在大存储方面 , 整合全流域1000TB以上网络信息资源 , 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大数据中心 , 采用“集中+分布”式的混合存储模式 , 实现数据分层存储 , 形成PB级的数据集中存储中心 。
在大计算方面 , 通过所有服务器的云化部署和统一管理 , 构建超过1800核的CPU和29T内存的计算资源池 , 实现全流域信息资源的按需弹性分配 , 实现纵向基层——职能部门——领导决策的数据顺畅流动 , 横向跨专业、跨业务的数据共享 。
在大分析方面 , 基于数据中台构建大量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分析模型 , 实现分析类业务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 避免了大量业务应用烟囱 , 有效消除数据孤岛和信息碎片 , 实现数据级、系统级、业务级智能联动 , 大幅提升公司业务智能化水平 。
03
催生活力
塑造智慧大渡河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 , 正式吹响了我国电力系统自我革新的“冲锋号” 。 水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 , 气象水情、设备状态、市场需求的全面统筹 , 设备运检、梯级调度、电力分配的精准调控 , 是水电企业高效协同、提质增效的关键 。
在效益提升方面 , 在“水电靠天吃饭”的大环境下 , 建立了气象-水情-设备-市场预报调度一体化决策辅助支持体系 , 自主研发了高精度气象水情预报、设备缺陷智能分析、梯级实时负荷智能调控、现货交易决策支持等一系列核心技术 , 实现了天上的雨、库里的水、上网的电 , 全链条式的智慧协同管理下的流域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
在安全管控方面 , 形成了以设备安全、库坝安全、防汛安全、地灾安全、人身安全为核心的水电安全防控体系 , 通过流域全方位信息实时感知、水雨情精准预测、滑坡地灾精准预警、设备故障预测等手段 , 公司安全发电超6000天 , 2020年成功应对了大渡河流域超百年一遇洪水 , 受到国家水利部表扬 , 成功预警流域黄草坪、郑家坪、开顶等边坡垮塌30余次 , 保障了当地居民和过往车辆在危险区域的安全通行和生命财产安全 。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 率先在审计和人资管理业务中实现重大突破 。 通过新ICT技术实现了财务报销的事中审计和全覆盖审计 , 在1个小时内即可完成公司1年的财务报销审计任务 , 切实把审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人工抽样、事后审计中解放出来 。 创新员工画像 , 建立能岗匹配、目标管理和评选选优等数据驱动业务场景 , 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员工能力、工作业绩等客观科学量化 , 最大化激发员工积极主动性 , 助力打造赋能型组织 , 使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大数据驱动的新模态 。
智慧企业的建设让大渡河变得耳聪目明、反应灵敏、决策科学 。 在今天的大渡河公司 , 数字化带来的生产经营进步应接不暇 , 不断催生崭新的工作方式 。 职工也得以从艰苦、繁重、重复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 , 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 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 大渡河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早已习惯了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元素 , 每一个人都在感知、经历甚至创造这一切 。
回首过去 , 时代一直在犒赏追上风口的人 , 也会不吝鼓励那些勇于冒险的弄潮儿 。 未来已来 , 路在脚下 。 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进程中 , 将电力系统与5G、物联网、光、IP、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深度融合 , 实现电力终端的全面感知、互联和业务智能 , 必将是电力企业的数字化大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