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之热:谁在制造、推动和买单?( 三 )


表面上看 , 龚俊数字人与其他同样会互动的虚拟偶像并无二致 , 但实际上 , 龚俊数字人的诞生完全基于智能数字人平台“百度智能云曦灵” , 而针对智能数字人平台的打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百度对于虚拟偶像赛道的理解和思考 。
上述行业人士分析认为 , 虽然虚拟偶像行业前景广阔 , 但技术门槛较高且缺乏体系化和专业化大大限制了行业发展 。 智能数字人平台的出现或能降低虚拟偶像的制作周期和难度 , 对于推动虚拟偶像的普及也有着较为积极意义 。
趋势已势不可挡 , 涌入虚拟偶像赛道的互联网巨头越来越多 。
腾讯依托旗下游戏矩阵中的热门IP孵化了虚拟偶像团体“无限王者团” , 不仅登上了时尚杂志封面 , 还演唱了电影片尾曲、发布了新专辑 。

虚拟偶像之热:谁在制造、推动和买单?

文章图片
图2/4
图 / 无限王者团
网易通过旗下网易企智和网易伏羲实验室研发了音视频实时传输、合成和人脸比对、沉浸式活动系统等技术 , 加码布局虚拟偶像领域 。
阿里巴巴推出了针对电商业务的虚拟偶像 , 打造虚拟主播“Mika”和新国风虚拟偶像“苏朵朵” 。
小红书发起了“潮流数字时代”计划布局虚拟偶像矩阵 , 目前imma、ALice、阿喜Angie、Reddi等20多名虚拟偶像均已入驻 。
【虚拟偶像之热:谁在制造、推动和买单?】爱奇艺则通过打造以虚拟偶像为主体的选秀节目《跨次元新星》等、运营虚拟乐队“RICH BOOM”等方式切入这一赛道 。
除了粉丝、互联网巨头和运营方 , 投资机构也参与推动和制造了虚拟偶像的风口 。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28日 , 虚拟偶像领域的企业已获得25笔融资 , 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元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 , 红杉资本、创世伙伴资本、万象文化、网易资本、顺为资本、金沙江创投等头部投资机构悉数在列 。
虚拟偶像频频试水商业化
如果说粉丝、互联网巨头、运营方和投资机构共同促成了虚拟偶像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 那么商业化就成为了衡量行业是否能够长远发展下去的一把标尺 。
单纯从商业化角度来看 , 虚拟偶像堪称完美 。 首先 , 虚拟偶像的生命周期足够长 , 如果运营得当 , 其热度可以持续保持;其次 , 虚拟偶像的性格和行为完全可控 , 不会像真人偶像一样引发负面舆论;最后 , 虚拟偶像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 大大提高生产力 。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 2021年年底 , 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在朋友圈向2021年万科总部最佳新人奖得主崔筱盼表达了祝贺 。 崔筱盼是万科首位虚拟员工 , 在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加持下很快学会了如何在流程和数据中发现问题 , 并以远高于真人员工千百倍的效率在各种应收/逾期提醒及工作异常侦测中大显身手 , 经其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更是高达91.44% 。
虽然虚拟偶像的专业技能毋庸置疑 , 但如何把专业技能转变成可持续性收入 , 是虚拟偶像背后的运营方或互联网巨头仍在持续探索的一大难题 。 前述行业人士向‘子弹财经’表示 , 目前已经过检验的变现方式有直播打赏、直播带货、品牌代言、商业演出、出演影视剧或综艺节目 。
品牌代言是虚拟偶像最重要的变现方式 , 比如由Brud公司运营的虚拟模特“Lil Miquela” , 其在Instagram上拥有305万粉丝 , 被《时代》杂志评为“2018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人物” 。 成名之后 , Lil Miquela开始和Supreme、Calvin Klein、Chanel等时尚品牌合作 , 接拍广告代言 。 据央视网报道 , Lil Miquela在2019年的总营收折合成人民币约为7600万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