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之热:谁在制造、推动和买单?

虽然虚拟偶像仍处于早期阶段 , 但已开始朝着智能化、多元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衍变 。 与此同时 , 虚拟偶像也在渗透进各行各业 , 并由此撬动起了一个难以估量的消费市场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尹太白
来源:子弹财经(ID:wwwhygc)
一代歌后邓丽君被“复活”了 。
在2022年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的舞台上 , 通过虚拟人技术呈现出来的“邓丽君”与歌手周深同台演唱了《小城故事》《漫步人生路》和《大鱼》 , 惊艳四座 。
跨越时空而来的“邓丽君” , 目光柔和 , 一颦一笑之间都与真人别无二致 , 甚至还会让人产生一种“邓丽君一直没有离开过”的错觉 。 在B站和爱奇艺上 , 弹幕也瞬间被“泪目”刷屏 。
“‘邓丽君’表情灵动 , 宛若真人 , 而且裙褶能摆动 , 话筒还有影子 , 虚拟人技术令人大开眼界 。 ”一位观众向‘子弹财经’描述了他的观后感 。 这场梦幻联动让他“至今仍觉得被震撼到了” 。
令人震撼的不只有“邓丽君” 。 在跨年演唱会的舞台上 , VSinger家族的洛天依、言和、乐正绫等6位虚拟偶像还与硬糖少女303斗起了舞 , 无论是动作、节奏还是力度 , 虚拟偶像都丝毫不逊色于真人偶像 , “简直被圈粉了” 。
“邓丽君”、洛天依等登上主流舞台的另一面是 , 虚拟偶像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涌入现实世界:举办巡回演唱会、接拍广告代言、直播带货、登上时尚杂志封面等等 。 胡斯卡尔文化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消费市场调研报告》显示 , 只有23%左右的消费者未听说过虚拟偶像 。 这意味着针对虚拟偶像的市场教育已经初步完成 。
虚拟偶像的热度在近几年不断升温 。 天眼查的数据显示 , 中国现有“虚拟人”相关企业达28.8万余家 。 2016-2020年 , 5年新增注册企业复合增长率接近60% 。 另外 , 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和虚拟偶像周边市场规模分别为34.6亿元和645.6亿元 。 预计到2022年 , 这两项数字将分别为205.2亿元和3334.7亿元 。
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 , 虽然虚拟偶像仍处于早期阶段 , 但已开始朝着智能化、多元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衍变 。 与此同时 , 虚拟偶像也在渗透进各行各业 , 并由此撬动起了一个难以估量的消费市场 。
谁在制造和推动虚拟偶像?
“虚拟偶像的风口已经来了 。 ”一位从事虚拟偶像运营工作的行业人士对‘子弹财经’表示 , 在舞台上、在直播间里、在短视频平台上 , 虚拟偶像正扎堆涌现、爆火 , 这让他很轻易感知到了市场环境的变化 , “在此之前 , 虚拟偶像一直是小众文化 , 也没太多人关注 。 ”
但在电光火石间 , 行业剧变悄然而至 。
虚拟偶像团体“A-SOUL”、虚拟代言人“AYAYI”、清华大学虚拟学生“华智冰”、湖南卫视虚拟主持人“小漾”先后出圈 , 将虚拟偶像行业推到了聚光灯下 。
一个现象级的例子是 , 凭借一支时长128秒的视频 , 自称会捉妖的虚拟偶像“柳夜熙”在一夜之间吸粉百万 。 截至目前 , 柳夜熙已坐拥800多万粉丝 , 其视频总播放量高达8.4亿次 。 “柳夜熙吃到了第一波风口红利 , 随着越来越多的虚拟偶像诞生 , 这一产业将会给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的增量价值 。 ”上述从业者说 。
虚拟偶像能连接各行各业的特质以及拥有多元化的变现方式 , 也吸引了一众嗅觉灵敏的互联网巨头躬身入局 。 当下 , 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正从其擅长的领域切入虚拟偶像赛道 。
字节跳动依旧延续了“买买买”的传统 。 1月6日 , 虚拟偶像“李未可”获得由字节跳动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战略投资 , 这也是2022年虚拟偶像赛道上的首笔融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