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撑不起三万亿( 三 )


基于苹果产品在“后来居上”方面的惯有传统 , 外界一度非常看好苹果造车 。 2020年12月底苹果造车消息曝出后 , 特斯拉市值当天随即蒸发427亿美元 。 但在苹果为造整车还是做系统摇摆反复的七年间 , 特斯拉已成长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 , 市值一度突破一万亿美元 。
为了尽快将自己的造车躯壳组装起来 , 苹果过去一年间四处奔波 , 寻求与整车企业合作:
2021年1月 , 韩媒IT新闻报道称 , 苹果与现代集团接触 , 打算在乔治亚州生产自动驾驶电动车 , 计划在2024年达到年产量10万辆 , 规划最终年产能为40万辆 , 合作最终搁浅;
2021年10月 , 苹果再次就动力电池的供应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展开谈判 。 由于后两者不同意在美建立电池工厂 , 并且为苹果公司组建合作开发团队 , 最终均拒绝了与苹果的合作 。
2021年12月 , 韩媒ETNews报道 , 苹果再次访问韩国 , 与LG和SK讨论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问题 。
鉴于目前与合作商的谈判陷入僵局 , 郭明錤在报告中预测 , 苹果汽车可能要到2028年或更晚才会推出 。
在新市场拓展上迟迟没有成果的苹果 , 正在品尝因落后一步而带来的苦果 。
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才流失 。 1月23日 , 彭博社知名采访人员马克·古尔曼报道称 , 苹果汽车团队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负责人乔·巴斯业已离开苹果 , 入职Meta(原Facebook) , 任VR(虚拟现实)技术项目管理总监一职 。
随着巴斯的离任 , 苹果刚刚组建的汽车管理团队几乎名存实亡 , 高管尽数离开 。 更早之前 , 苹果汽车项目主管道格·菲尔德跳槽至传统车企福特 。
古尔曼直言 , 2022年将是决定苹果汽车项目成败的关键一年 。 如果苹果还打算在2025年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 , 他们需要尽快行动起来 , 如少犯错 , 减少员工的离职等 。
在苹果为造车项目踟蹰不前的同时 , 作为老对手的国产手机厂商也纷纷入局 , 将汽车视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华为成立车BU , 大建车圈联盟;小米汽车宣布2024年量产 , OPPO也被曝出相关造车计划 。
最近 , 苹果的人才流失也烧到了VR/AR领域 。 据彭博社报道 , Meta去年下半年从苹果挖走了约100名工程师 。 为留住关键员工 , 苹果甚至不得不向一些芯片设计、硬件、部分软件及运营的工程师以股票形式发放巨额奖金 。
在业已构建的第二增长曲线上 , 苹果也开始遭遇挑战 。 1月份 , 荷兰最高竞争监管机构消费者和市场管理局(ACM)宣布 , 已对苹果公司处以500万欧元(约合565万美元)的罚款 , 原因是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未能按要求进行整改 。 此前 , 苹果公司表示将遵守ACM的行政命令 , 允许荷兰交友App开发商 , 绕过苹果 , 向用户提供第三方支付方式 。
韩国通信委员会(KCC)早于ACM也发出了对苹果的相关通告 , 通过新修订的《电信商业法》 , 明确禁止谷歌和苹果等主要应用商店运营商强制开发者使用其支付系统 。 欧盟、印度、澳大利亚等也都正在考虑对谷歌和苹果支付进行市场监管 。
苹果大本营所在地美国 , 也在要求苹果公司允许侧载 , 让用户无需通过苹果App Store就能安装应用 , 以避开“苹果税”围墙 。 1月21日 , 美国得州共和党参议员特德?克鲁兹对外爆料称 , 为防止该行为发生 , 库克直接打电话给相关议员 , 辩驳称新法案可能会阻止苹果实施隐私和安全功能 , 从而阻止其改进产品 。
苹果通过App Store构建的“围墙花园”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裂缝 。
而营收占比约58%的手机业务 , 也在遭遇安卓阵营的挑战 。 作为技术创新代表的折叠屏手机 , 眼下正在演化为国产手机厂商提前打响的一场与苹果的高端较量之战 。 在华为、小米、荣耀、OPPO等均已量产发布后 , 苹果的首款折叠屏爆料称最快也要到2023年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