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 并于当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 , 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采访人员问 。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介绍 , “羲和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的科学技术实验卫星 。 去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了空间探日的时代 , 意义很重大 。
这颗卫星经过三个多月的在轨测试和实验 , 已经完成了卫星平台技术验证40多次 , 对太阳进行了探测成像290多次 , 卫星的平台及有关载荷工作稳定正常 , 功能和性能满足研制总要求 。 这颗卫星在轨还将继续执行相关的科学实验任务 , 和我们一起度过春节 。
目前 , “羲和号”卫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科学实验成果 。 今年 , 中国国家航天局将择机正式发布 。 目前的一些主要进展 , 简要向大家作个介绍 。
一是在轨验证了新型高精度卫星平台的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稳定度技术 , 与传统的同等惯量卫星平台相比 , 这颗卫星的指向精度和稳定精度均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
二是在太阳科学探测方面 , 这是在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了太阳H-%u3B1谱线 , 全日面的H-%u3B1波段的光谱图像 。 太阳H-%u3B1谱线是什么?太阳的H-%u3B1谱线是光子与氢原子相互作用后 , 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谱线 , 是太阳暴发时响应最强烈的一个谱线 , 能够直接反映暴发的特征 。 以前 , 人类对太阳的观测 , H-%u3B1谱线只能在地球上进行探测 , 但因为受到大气扰动 , 这个数据是不连续、不稳定的 。 现在通过卫星在轨进行探测 , 就可以去掉这些不稳定因素 , 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和成像 , 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得太阳暴发时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 进而建立起太阳暴发从光球到日冕的能量积累、释放、传输的完整物理模型 , 对研究太阳暴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理提供关键数据 , 有望获得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产出 。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采访人员 李如意
编辑 李拓
【“羲和号”卫星已取得一系列技术和科学实验成果】流程编辑 刘伟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