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 国内千兆光网覆盖到了3亿户家庭 , 建成全国首批29个“千兆城市” , 推动我国“双千兆”网络能力、用户水平和创新应用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
2021年 , 工信部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 , 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 , 能向单个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千兆接入能力 , 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 , 二者互补互促 , 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 。 同时也指出 , 积极采用“IPv6+”等新技术提供确定性服务能力 。
预计到2023年底 , 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4亿户家庭的能力 , 10G-PON及以上端口规模超过1000万个 , 千兆宽带用户突破3000万户 。 实现“双百”目标:建成100个千兆城市 , 打造100个千兆行业虚拟专网标杆工程 。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提及 , 推动全光接入网进一步向用户终端延伸 , 推广实施光纤到房间、到桌面、到机器 , 按需开展用户侧接入设备升级 。 目前 , 三家电信运营商均在推进固移千兆场景 , “出门用5G , 回家WiFi6” , 成为千兆时代最靓的口号 。
2021年 , 中国电信指出 , 45%的家庭用户WiFi路由器上的连接设备超过10个 , 意味着需要并发的越来越多;手机连接WiFi约为每天8个小时 。
近期 , 中国移动在《2021年智能硬件质量报告(第二期)》中指出 , 随着WiFi6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 , 速率3000M档路由器成为产业链重点发力方向 , 多流聚合、160MHz频宽特性是3000M档产品提供超高速宽带上网体验成为可能 , 无线抗干扰性能提升使产品能够在WiFi干扰场景下继续提供优质的数据传输体验 。
共建共享:降低碳排放 , 加速5G终端普及
5G商用两年 , 国内运营商推进多频多制式协同 , 先TDD后FDD组网模式实现了网络覆盖广度与深度的融合 。
目前 , 国内共建共享5G基站超过80万个 , 比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3.5GHz的基础上部署2.1GHz , 开展200MHz CA现网试点 。
据媒体报道 ,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推进5G共建共享、4G接入网共享 , 累计节省网络建设投资超过2100亿元 , 每年节约网络运营成本200亿元、节电超100亿度、降低碳排放600万吨 。
不久前 ,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联合发布共建共享区块链调度平台 , 赋能共建、共享、共维、共优全流程 , 实现跨运营商5G运营调度系统、跨运营商区块链BaaS联盟、跨运营商大数据无线网精准规划三大创新 。
在保障5G共建共享中低频大带宽的同时 , 中国联通还推出了26GHz毫米波5G , 可达9Gbps极致体验 , 以此保障2022冬奥大带宽业务 。
在终端方面 , 2021年 , 国内5G手机、模组价格分别下探至1000元和500元 , 为5G快速普及铺平道路 。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 , 2021年 , 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51亿部 , 同比增长13.9% , 其中 , 5G手机出货量达到2.66亿部 , 同比增长63.5% , 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9% 。 值得注意的是 , 2021年国产手机出货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6.6% 。
目前 , 中国联通5G现网终端对2.1G的支持超过80% 。
2022年 , 我国将推动企业及时推出多层次的5G芯片、模组等相关产品 , 从而满足行业应用的差异化需求 。 其中 , 在Rel18 RedCap标准推进进一步实现低成本、低复杂度及低功耗 , 比如包括对5MHz带宽的支持 。
5G行业应用:2022年将是关键之年
2022年 , 业内认为 , 将是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之年 。
2022年 , 国内将在5G应用方面 , 做好“5G+医疗健康”“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的相关工作 , 推动5G技术赋能转播、出行等场景 , 从而更好助力智慧冬奥 。 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 , 挖掘一批产线级、车间级等典型应用场景 , 推动5G全连接工程建设 。 实施5G个人应用的加速计划 , 力争推出一批新型终端、APP等应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