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报告:虚拟数字人将成为“元宇宙”入口( 二 )



(2021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展示图)
报告显示 , 虚拟员工有偶像型、服务型与专家型三类 , 可作为企业的品牌官、智能客服与AI助手 , 在创新力指标上表现亮眼 。 以AIYA为列 , 作为百信银行在金融业内推出的首位“AI虚拟品牌官” , 在银行业内首发NFT数字藏品 。 凭借明晰的知识产权、自主技术以及数字藏品应用 , AIYA在IP自主性、IP创新性中的技术指标部分 , 位列虚拟员工赛道排名第一;虚拟偶像有表演型、时尚型、明星“虚拟分身”等几类 , 在传播影响力、营销创新上领先 。 例如柳夜熙兼具“赛博朋克和中式奇幻”风格 , 在传播影响力、创新力、社会价值三项指数均位列同类第一 。 但众多虚拟偶像因版权方、运营方、技术方存在多方拥有、割裂、代运营等问题 , 在IP的自主性、技术创新上得分不高;虚拟主播呈现专业媒体、个人(含企业)“两类”参与态势 , 以新华社数字采访人员小诤、央视网小C、湖南卫视小漾为代表的媒体运营虚拟主播在社会力指标上表现出色 , 可7*24随时、随地、定制化地播报新闻 , 体现了人工智能与媒体行业的深度融合 , 但在同质化竞争、自主技术不强上面临挑战 。
百信银行首席战略官陈龙强表示:“随着VR/XR等设备的普及和算力的提升 , 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将得到无限延展 。 文娱领域的虚拟偶像是当前的热点 , 但虚拟员工等具有辅助性功能的角色具有更强的增长性 。 ”偶邦智能创始人郑毅预测:“仅企事业单位的虚拟员工这一个应用场景 , 如果结合元宇宙和行业应用落地 , 其规模都有可能很快创造出超过10个独角兽企业 。 ”
课题组还发放了《“2021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调研》投票及问卷 , 呈现大众对虚拟数字人的认知度 。 投票结果显示 , 总票数17万+ , 柳夜熙、翎Ling、A-soul女团位列虚拟偶像前三;央视新科娘、央视网小C、新华社小诤位列虚拟主播前三;百信银行AIYA、哈啤哈酱、OPPO小布位列虚拟员工前三 。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 对不同类型的虚拟数字人 , 大众对其外形、人设、技术能力、服务能力有着显著的期待差异:60%以上的用户最关注虚拟偶像的外形和作品 , 66%的用户关注的是虚拟主播的主持风格 , 但50%的用户认为虚拟员工最重要的是技术服务以及跨界合作能力 。
针对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提升 , 报告给出了五点建议:打造全媒体的多模态传播体系、打造持续性事件营销体系、挖掘个性化传播内容、重视社会价值传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新产业新挑战虚拟数字人发展将迎八大趋势
作为新技术、新产业 , 虚拟数字技术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 , 其创新应用将成为我国产业创新的必经之路 。 报告展望部分呈现了产学研领域的多位专家观点 , 围绕虚拟数字人与元宇宙的关系、未来应用场景、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中美产业对比、产业机遇与挑战、趋势判断等进行了深入剖析 。
结合项目调研、行业访谈、专家采访 , 报告提出了对虚拟数字人行业的发展八大展望:
预计2025年虚拟数字人的“繁衍”速度将超过地球人类的繁衍速度;
虚拟数字人将成为人机交互新界面 , 承载数字世界的沉浸式体验;
可编程的虚拟数字人将实现智能化、规模化生产内容 , 并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2030年 , 中国虚拟数字人赛道将诞生出超过10个独角兽企业;
AI情感算法、多模态人机交互、类脑科学等技术在虚拟数字人产业带动下得到跨越式发展;
虚拟数字人产业将催生“中之人”、“技术美术”、Vup等新职业 , 相关产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