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地里有水为什么是好地 白鹿原 风水


一个作家,特别是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作家,往往成为其所在地域的一张名片,比如鲁迅之于绍兴、沈从文笔下的凤凰、迟子建的漠河“北极村”……
当然还有陈忠实的“白鹿原” 。
鲁迅先生曾说:民族的即世界的 。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展现了渭河平原50年的雄奇变迁,将白鹿原独特的地域文化推向了世界 。陈忠实的作品拥有深厚的关中文化背景,关中是他创作的源泉与沃土 。关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陈忠实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陈忠实的作品必然会印上地域精神文化的特征 。
小说《白鹿原》中对于关中民俗的描写很细致,从婚俗、丧礼、风水等很多方面表现了浓郁的关中特色,恰似一部民俗的百科全书 。这些民俗记载为我们展示了渭河平原上的白鹿原五十年来民俗的变迁 。
我以为,那是陈忠实对人生、世界、过去和未来的全部思考,是他无法忘怀深沉情结 。可以说,关中平原成就了陈忠实,陈忠实又回报了关中平原 。


白鹿原地里有水为什么是好地 白鹿原 风水

文章插图

一 《白鹿原》民俗文化的具体体现
1 婚俗:《白鹿原》一开始,就围绕着白嘉轩七次娶妻的传奇经历展开了描述,每一任妻子的迎娶过程都是关中男人娶妻的传统写照 。在程朱(程颐、朱熹)思想影响下,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未曾谋面的男女就此结合,不光没有爱情的滋润,女子还要三从四德,首要任务是传宗接代 。
白嘉轩娶的七房女人,都是找媒人、行聘礼,然后完婚的 。在他娶第六房女人胡氏时,“聘礼之高使正常人咂舌呆脑,二十石麦子二十捆棉花或按市价折成银元也可以,但必须一次交清 。”白嘉轩不能违背长辈的意愿,更不能违反宗族神圣传统和秩序,还要继承这种传统,并使其发扬光大 。
2 丧俗:白嘉轩父亲白秉德的葬礼可谓一部关中丧俗大全 。白秉德在阴阳先生未定准穴位之前先给坟地推砖作箍墓的准备事项,又将他的坟堆按照长幼顺序排在他父亲坟堆下靠左的位置 。
贾平凹在《美穴地》一文中写到了堪穴在关中风俗中的重要性 。白秉德的墓穴选址正是关中风俗堪穴的体现 。贾平凹在《秦腔》中提到老人过世要唱秦腔,白秉德过世后,“事情当即定下来,派一个人到临近村里找乐人班主,讲定八挂五的人数,头三天和后一天出全班乐人,中间三天只要五个人在灵前不断弦索就行了”,说明白秉德的葬礼是严格按照关中习俗的 。
陈忠实将这些关中民俗的丧仪恰到好处地融入故事情节当中,让我们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
3 饮食:关中平原属于黄河支流渭河的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但因为降水量较少,适合发展旱作物,主要种植小麦、荞麦、小米、豆类等农作物 。《白鹿原》通过对“罐罐儿馍”、“花馍”,“长面”、“臊子面”、“碱面”、“羊肉泡馍”等美食的描写,反映了关中以面食为主的民俗 。
臊子面——百灵给兆鹏做饭:白灵把一碗浇着肉丁臊子的长面递到鹿兆鹏手上时,抱歉地说:“碱放多了——我今日个头一回捉擀杖 。”鹿兆鹏用筷子翻搅一下,被臊子覆盖着的面条已经变成黄色,碱面儿放得过量不止一倍两倍,他猛然吸了一大口说:“暇不掩瑜 。长嘛可是够长的,筋性也不错,味道嘛还是咱原上的味道 。”


白鹿原地里有水为什么是好地 白鹿原 风水

文章插图
臊子面


羊肉泡馍——鹿子霖的悠闲生活:鹿子霖住兆海那儿,每天早晨到老孙家馆子去吃一碗热气蒸腾的羊肉泡馍,晚上到三意社去欣赏秦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