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正式卖白酒:酒桌大战来了( 三 )


峰瑞资本在报告《微醺时代:低度酒创业的机会在哪里》也指出 , 从长期来看 , 一部分啤酒的市场份额会被酒精气泡水或者低度预调酒这样的低度酒产品取代 , 参考这类产品在美国日本市场的发展轨迹 , 这是未来十年预期会发生的事情 。
2022年1月10日 , 工信部就《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 其中在“三、构建高质量的供给体系中的(六)增加升级创新产品”中提出 , 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白酒产品 。 由此来看 , 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涌入低度酒赛道 。
白酒向左 , 低度酒向右?
90后刚刚喝出一家上市公司
年轻人喝低度酒 , 中老年人喝白酒 , 似乎酒类市场划分成为两个江湖 。
2020年 , 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在做客一档电视节目中时 , 表示年轻人不喝茅台酒 , 是因为还没到时候 , “20 多岁还在玩 , 小孩子不懂事 , 不晓得需要好酒喝 。 ”
这一言论迅速在网上激起了不小的讨论 。 仅在知乎“如何看待茅台前董事长回应年轻人不喝茅台“那是他们没长大”?”的话题下 , 就有近5000条回答 , 大多数答主均猛烈攻击“酒桌文化” , 将白酒与中年人的“油腻”挂钩 , 反叛其中数不清、道不明的“敬酒”、“劝酒”等潜规则 。
还有人就事论事地写道 , 不喝白酒纯属是因为口感不好 。 不过 , 这种观点似乎确实与年龄相关 。 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曾做过一轮调查 , 发现年轻人不喝高度白酒 , 是因为还没到年龄 。 这背后的生理学原理是:“年龄大的人喜欢喝高度白酒 , 是因为人的舌头和味蕾会随着时间衰老 , 年龄越大 , 味觉越不发达 , 只有对味觉特别深刻的东西才会形成记忆 。 很多人习惯喝茅台 , 不仅是价格的原因 , 更有味觉的原因 。 ”
一些投资人也从行业的角度 , 加入到“白酒保卫战”的辩论中 。
北京一位消费投资人认为 , 越是烈性酒、摄入的酒精量越大就越容易致瘾 , 因此高度酒的销量、复购才会更高 , 而低度酒并不具备这样的特质 。 他举例 , 商务宴请几乎不会喝价格低廉的低度酒 。
上海一位投资人也表达相同的观点 。 她认为 , 低度酒各产品之间的差距十分细微 , 品类分散 , 如果饮用场景小 , 企业年营收破亿都是难题 。 据介绍 , 在对低度酒进行深入了解后 , 她选择放弃投资该领域的项目 。
而在另一边 , 年轻人却实实在在地“用脚投票” 。 2021年9月10日 , 主打年轻人消费的海伦司小酒馆登陆联交所 , 拿下“酒馆第一股” , 首日开盘大涨 , 市值300亿港元 。 这一幕让市场惊讶:原来小酒馆也能撑起几百亿市值 。
海伦司小酒馆背后 , 是一位70后退伍老兵徐炳忠 。 2009年 , 他在北京五道口开办第一家海伦司小酒馆 , 地处偏僻的东升园小区 , 房租只要20万 , 而500米开外 , 房租飙升到200万 。 尽管挨着清华北大 , 但位置偏僻的海伦司始终生意惨淡 , 徐炳忠天天在店里观察 , 寻找解决办法 。
直到有一天 , 徐炳忠借着万圣节的氛围 , 海伦司开启了不计成本、规模空前的“感恩回馈活动” 。 这场活动为海伦司打响了名气 , 也让他发现了酒馆的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 。 于是 , 他不断发起“低价策略” , 其他酒馆20元1瓶的啤酒他只卖10元 , 超高的性价比为海伦司小酒馆积累了更多的年轻人客流量 , 沿着这样的思路 , 徐炳忠又在上海、天津、厦门、武汉等地开出了多家酒馆 。
海伦司招股书显示 , 2020年海伦司小酒馆的收入达到8.179亿元 , 在中国酒馆行业中排名第一 , 占据1.1%的市场份额 。 直到2021年 , 8090后们一不小心把海伦司喝上了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