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市场洗礼 , 宋晓的心得是:赚钱不要急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从跟大V到自己学:股票“拿不住”错失很多盈利机会
大学读金融学的季小印是95后 , 2015年上半年 , 眼看股市持续上涨 , 他和同学一起拿着生活费冲入股市 。 大盘4000点的时候进去 , 到5000点的时候他小赚了一笔 , 但很快大盘一路下跌 , 投进去的2万元 , 到清仓时已亏进去1万元 。 他总结自己出师不利的原因是跟风 , 跟着大V买的一只股票曾一度亏了55% 。
季小印此后再也不相信所谓的大V , 而是跟着学长买一些暴涨暴跌的游资票 。 但随后发现这样的投资方式风险更大 , 对买卖时机的要求太高 , 作为小散的他根本把握不住买卖时机 , 赚则小赚 , 亏则巨亏 。
接受了教训后 , 季小印从2021年初开始转向了价值投资 , 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 寻找那些低市盈率、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个股 , 坚定地买入、持有 , 不因短期内股价的波动和外界因素干扰买入和卖出 。
不过这似乎只是理想状态 , 他坦言自己即使经过专业研究、精挑细选的股票 , 他依然拿不住 , 通常是长线思维短线操作 , 忍不住想交易 , 并因此错过很多盈利机会 。
事实上 , 追涨杀跌、频繁操作其实是很大一部分散户的通病 。 季小印告诉采访人员 , 他同住的室友一入市就是20万的股本 , 还加杠杆 , 买了十几只股票 , 加了很多股票群 。 就像他刚入市时一样 , 别人推荐啥就买啥 , 而且每天操作 , 四五十万的账户 , 一年下来手续费能抵得上别人1000万的账户 。
不过这个室友还不是最激进的投资者 , 最极端的例子是 , 他有个朋友炒比特币 , 赚钱时买了宝马 , 然而车贷还没还完 , 比特币大跌 , 只好又把车卖了 。
从买币到买基:“买了个寂寞”
27岁的朱峰是同事眼中的搞钱小能手 , 公司团建玩剧本杀 , 他都能开个盘口赢好多钱 , 买基金、炒币、打新债更是总能踩到点上 。
他最传奇的投资是买币 , 在朋友的推荐下 , 他买了马斯克带货的狗狗币 , 几千元入局一度盈利超10倍 , 可当时他并没有卖出 , 眼看着盈利飞走 。
同样的遗憾也发生在他的基金投资领域 。 2020年3月份 , 他开始买入基金定投 , 2020年接下来每个月他都会固定投入一笔资金购买基金 。
2020年股市整体向上 , 走出了一轮小牛市行情 。 受赚钱效应刺激 , 2020年下半年开始 , “养基”成为热门话题 , 基金经理一度成为被年轻人热捧的明星 , 大批投资者跟着热搜买基金 , 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多只“日光基” 。 2020年全年新增公募基金规模超过3万亿元 , 总规模达到18万亿元 , 创下5年来新高 。
2020年3月入市的朱峰 , 基金账户也一度浮盈超过20% 。 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 , 2021年春节过后A股市场开始调整 , 曾经把基金经理送上热搜、捧成“爱豆”的90后投资者一开年就赔到了“跌妈不认” 。 朱峰虽然入局较早 , 但最终也只是“买了个寂寞” 。
经历两次“到手的鸭子又飞了” , 奉行理性投资、长期持有理念的朱峰 , 开始反思自己的投资策略 。
【一批90后,正在经历资本市场的洗礼】一直以来 , 各种投资者教育都是说要做时间的朋友 , 对有价值的投资标的要长期持有 , 但他发现也要研究市场和相应的投资标的 , 不仅要有止损意识 , 也要有止盈意识 , 不然会有到手的钱没了的感觉 。
或许是因为曾经长期投资屡屡错过盈利 , 朱峰告诉采访人员 , 他正在研究股票 , 准备入市 , 这一次他准备炒短线 , 快进快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