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天猫提供的品牌不多了 为何大品牌青睐天猫( 二 )


想要缩小价差绝对值,最好的方式就是上线小尺寸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品牌收割部分非授权市场,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新用户、年轻用户的尝试门槛 。
但是在不断推出新品的过程中,雅诗兰黛又发现了几个问题:
线上无法让消费者获得试用,而新品需要更多的前置消费者体验;
化妆品更多的依靠冲动性消费,单一的视觉呈现不足以让消费者在看到的瞬间实现转换;
天猫在早期还不具有社交网络和全渠道的整合能力,无法让新品的上线获得足够声量......
伴随着品牌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断遇到难题,天猫也在相应的不断进化 。
到现在,天猫扮演的更多是连接品牌商与目标用户的角色,在通过淘系资源帮助品牌找到潜在用户的同时,围绕着品牌的视觉和内容呈现,开发出“数据银行”、“天猫小黑盒”、“粉丝趴”等一系列工具,让品牌可以有更多与用户进行互动的方式 。
同时,天猫还在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逐渐参与到前端的产品研发环节,帮助品牌更好的了解用户需求,从而根据用户行为的变化及时进行产品上的调整 。日前,天猫发布了“新品创新计划”,覆盖了新品研发的全链路,从新品孵化到潜客运营再到首发阶段 。
此前雅诗兰黛推出了一款眼部精华,在上市之前,先通过“淘系大数据”得出一个潜客模型,然后向种子用户定向派发了2万份试用品,10天内收回近万份评价——在完成这样一系列调研后,才正式推向市场 。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到试用品的2万人中,有1.4万人到天猫旗舰店回访相关产品,回访率达到70%,成交转化率提升了60% 。
让产品“瞄准率”更高一点
在视觉和内容呈现之外,品牌最核心的还是产品 。
玛氏箭牌糖果公司副总裁Justin Comes分享了一组数据,2016年创新产品贡献了快销品整体销售额的60%,而这背后25%以上是90后消费者 。
业内目前对于消费市场的两点共识是,新生代消费者正在成为主要购买力量,同时消费客群正在朝着更加细分的方向演化 。如何瞄准年轻用户,打造出符合他们需求的创新商品,就成了品牌实现生意增长的首要命题 。
不过,创新的代价往往是很大的 。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思想家Clay Christensen在关于商品创新的一项研究中提到,一般新品的上市成功率只有不到5%,而相对应的,企业对于新品的预算投入会占到全年预算的50%以上 。也就是说,即便新品成功率很低,新品仍然被企业放在全年重要的战略位置 。
另一方面,随着各个品类下的市场向细分化演进,品牌需要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新品,这意味着品牌在新品研发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多 。如何压缩这部分成本,就成为品牌更为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
在过去,18个月是品牌新品迭代的平均周期,一般品牌需要耗费10个月去做包括调研在内的前期准备工作,剩下的8个月则用于生产制造 。
而上文提到的天猫“新品创新计划”,正在通过对新品调研、潜客运营、新品首发三个环节的效率提升,来帮助品牌缩短研发时间 。
今年9月,一款基于这项新品计划研发的洗发水就即将面世 。据天猫超级品牌日负责人秀珣回忆,去年年底的一次与宝洁的合作实践中,天猫大数据发现,香氛洗发水成长率是普通洗发水的两倍,但是市场上普遍缺少40元以上的相应品牌 。
于是针对这块市场空白,后续又进行了市场预测和定价定位,但整个新品研发只用了不到1个月 。“洞察市场机会只要7天、甄选产品概念只用10天、预估市场潜力不到8天,在此期间,来自消费者反馈的大数据还在不断修正和完善新品的设计和推广链路 。” 秀珣介绍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