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们宁愿活在虚拟世界里 , 而不是活在现实中 。
文章图片
文丨朱丽琨
编辑丨姚胤米
科技大公司善于把一些人类世界里并不新鲜的想象 , 装进一个个有陌生感的名词里 , 为公司的未来寻找更宽的路 。 最近半年 , 这个寄托人们商业愿望的词语叫做 , 元宇宙 。
假如我们现在这个宇宙里有谁能组织一次元宇宙玩家聚会 , 那么 , 你将会看到世界上最知名最有钱的大公司:Meta(Facebook)、微软、英伟达、迪士尼、耐克、腾讯、字节跳动……
他们毫无疑问地富有、聪明、极有感染力 。 为了打造一个能 “打通现实与虚拟 , 连接现代与未来” 的美丽世界 , 他们动用了全球顶级的技术团队 , 以不菲的代价开发新的软硬件 , 仿佛如果没有这些设备 , 他们的想象力就无从施展 。
进入百度开发的 “首个国产元宇宙” , 希壤 , 你会跟许多人撞衫、撞脸;运气不好的话 , 还可能降生时跟其他玩家叠在一起 , 形成三头六臂的奇景 。 你可以在几条街上闲逛 , 看百度世界大会、百度 AI 宣传片 , 工商银行和悦鲜活牛奶的广告 , 或者……欣赏作家冯唐的艺术展 。
北美的用户体验更深一步 。 戴上 1 斤重的 VR 头盔 Quest 2 , 就能进入 Meta 的 VR 社交平台 Horizon Worlds , 玩到简易的动作冒险小游戏 。 只要你能忍受自己像一个鬼魂那样四处游荡 , 因为所有虚拟形象都没有腿 。
扎克伯格在宣传片中 , 用尽可能激情澎湃的语气 , 邀请观众随他进入元宇宙世界 。 他从四套装扮中精心挑选了和自己平时穿着一样的形象 , 走进一个虚拟房间 , 四位同事身形各异的虚拟人正在等他 。 他们会共坐一桌 , 一起打扑克牌 。 等技术再成熟一些 , 按照小扎的想象 , 人们可以像他一样 , 在元宇宙中跟奥运冠军切磋击剑 。
一个比一个描述得有科技感但又魔幻的元宇宙畅想相继出现 。 很快 , 人们便会发现 , 这些成熟企业的管理者们 , 不过是像往常那样 , 包装一个遥远的概念 , 来证明公司依然能够看到未来 。
据企查查 , 2021 年共有 1691 家公司申请了 11374 个 “元宇宙” 商标 , 其中超过 98% 在 9 月之后注册 。 10 月 28 日 , Facebook 更名为 Meta 当天 , 股价上涨 1.51%;11 月 9 日第一家将 “元宇宙” 概念写进招股书的在线游戏公司 Roblox 发布 Q3 财报后 , 股价涨幅一度超过 40%;12 月 21 日 , 百度宣布元宇宙 “希壤” 内测当天 , 股价上涨 5.28% 。
不过在成功人士们干涸的想象力转向元宇宙之前 , 中国互联网上的 00 后、05 后们就已经玩出了自己的 “社交元宇宙” 。
没有 VR、AR 或其他高精尖的技术 , 只要打开手机 QQ , 就能进入一个个形态各异、自成体系、同时极富想象力的虚拟社会 。 一个被严格管束的高中生 , 在网上有自己的王国 , 有 1000 多个晚辈每日排队向他请安;一个小镇少女 , 在一个多月里从宫女升为王妃 , 或者由偶像练习生升为娱乐公司高管……
他们拥有两个身份:一个属于现实世界 , 一个属于数字世界 。 在他们眼中 , 那个虚拟社会身份更重要 , 也被倾注了更多精力与心力 。 正如美国科技从业者 Shaan Puri 曾经的总结:元宇宙不是一个具体的空间 , 而是一个时间概念:人们看重数字生活胜过自己的现实生活 , 人们将更多注意力从物理世界转向数字世界 。 就像美国科技从业者 Shaan Puri 的总结:元宇宙不是一个具体的空间 , 而是一个时间概念:人们看重数字生活胜过自己的现实生活 , 人们将更多注意力从物理世界转向数字世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