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产品表现的更具有商业价值 商业变现还是产品体验( 三 )


(1)推荐给用户内容是否与产品用户有关联度、匹配度?比如在美图秀秀推荐化妆品或女性电商产品等;鲁大师的内容版块“鲁讯”做手机硬件评测等;
(2)广告植入是否影响产品核心功能的使用 , 进而让用户的反感?一些用户卸载猎豹清理大师 , 不是由于厌烦内容 , 而是广告太粗暴、吃相太难看;而微信朋友圈的广告 , 用户还点赞并借地方做传播 。
(3)平台团队是否擅长做内容?如果擅长做也不能一拥而上 , 平台的整体质量往往是编辑团队原创>专家型KOL的PGC>用户UGC , 现在最不缺就是内容平台 , 比如360移动端多个产品与北京时间的导流合作等 。
另外 , 内容本身也是信息“产品” , 同样遵循“用完即走”效率原则 。
结语:
同样要解决一个问题 , 你是会选一个臃肿磨叽的产品 , 还是“用完即走”的产品?如果张小龙在微信用户突破2亿时不抵制腾讯内部试图把微信变成游戏、广告工具呼声 , 或许就没有微信今日移动端的霸主地位 , 用完即走的长远格局还在小程序中落地了 。
“优化”品类的双巨头之争 , 看似是猎豹清理大师在装机量上的下降 , 更深层的原因是急于把超级工具商业化、麻痹用户动态需求的恶果 。
这给产品经理一个警示 , 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敬畏 , 呵护产品“初心” , 任何企图以广告快速转化用户的冒进行动 , 本身已为产品在竞争中落后、创新力枯寂埋下了种子 。
作者:李星 , 公众号:靠谱的阿星 , 科技专栏作者 , 靠谱汇创始人 , 微信号:1598145405(也是QQ号) , 欢迎交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