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搬砖与内容运营的关联性( 四 )


比如设计师们很忙,没法为我设计图文时(那时我已经发现,相比自己写,让设计师帮你去做图文,不仅更精美,而且更省事),我会自己去找一些精美的图片拼接在一起,附上很优美的文案,做成很鸡汤的那种文章发出去,你别说,阅读量还不低,因为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用户偏35岁以上居多,这种内容往往投其所好 。还有,虽然之前公司有独立的漫画师,但微信公众号以漫画内容见长的除了同道大叔之外也没有太过于成功的,所以你也能想到微信公众号并不是漫画很好的内容平台 。为此我也是做了很多版漫画和实景图片贴合到一起的图文,既让我们的漫画师能发挥自己的空间,又能不拉低我们的阅读数据,同时依然会让客户觉得很新颖 。
到了今天,做过内容的我在做社区运营之后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单篇帖子里发挥这种“创造性”,评论区,专题区,都是留下我“创造”的空间 。骂战,撕逼,互相声援,揭老底等等我都各种去尝试,虽然做的依然是那些已经被很多运营前辈玩烂的招数,但你依然能从中收获很多关于内容运营的想法和领会 。
写到这,我突然想说,我一直觉得运营人的能力应该分成三个等级:
最次等: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在框架内完成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 。
中等:在框架内将所能做的哪怕是最简单的工作不断做到极致 。
上等:不仅能将框架内所做的工作不断做到极致,更能外延开,将你的运营延伸出产品,被外部更多的人所感知 。
那么请问各位,你们是哪一种呢?
话又说回来,我认识的好多包工头都是从工地搬砖开始,而SOHO中国的老总潘石屹也是从搬砖工一步步做到了今天 。
你却在这和我说搬砖没有创造性?那请问问自己,你到底还能做些什么呢?(文/刘玮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