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鸟巢“地下空间”:深达10米的钢结构空腔,航天人守候

【揭秘鸟巢“地下空间”:深达10米的钢结构空腔,航天人守候】“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0!”
这串数字 , 对于航天人来说已经深入骨髓 。 在火箭发射场上 , 倒计时结束 , 火箭顺利升空 , 标志着任务圆满完成 。 但在开幕式舞台上 , 这意味着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 。
从鸟巢的观众席看下去 , 开幕式地面舞台被总计1万余平方米的LED屏幕覆盖着 , 可以实现8K视觉效果 。 舞台下方则别有洞天——地下是一片深达10米的钢结构空腔 , 数十套电机与刚性链条、滑轮带动着大型升降台等活动设备 , 实现舞台的平移、升降、翻转 。
揭秘鸟巢“地下空间”:深达10米的钢结构空腔,航天人守候
文章图片

主舞台机械结构实景
此时 , 冰立方装置现场指挥赵劲彪正和另外三名同事一起 , 静静地站在舞台“冰面”下5米的位置 , 背景音乐和观众的掌声清晰地传入他们耳中 。 在他们身边 , 冬奥会主火炬、冰立方、奥运五环也安静地栖身地下 , 等待着惊艳亮相的那一刻 。
头顶的活动挡板缓缓移动 , 舞台灯光透过缝隙隐约洒下 , 威亚吊钩缓缓下落 , 到了赵劲彪和同事最紧张的环节——他们要检查并确保威亚与奥运五环连接稳固 。
此刻在中控室内 , 专项办技术管理负责人刘小旭也捏着一把汗 。 这套重型威亚系统 , 是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系统升级而来 , 但与当年相比 , 这次开幕式的威亚系统承重需求明显增加 , 道具需要借助威亚实现的姿态也更多 , 要做到姿态精确控制并不容易 。
检查无误后 , 确认信号发出 , 一道冰瀑飞流直下 , 晶莹剔透的“冰立方”从“冰面”缓缓凝结升起 。 四人又再次隐于黑暗 , 和他们一样 , 在地台下、鸟巢顶、中控室 , 近400名中国航天人在岗位上忙碌着 , 他们距离开幕式舞台最近 , 却无法看到台上盛况 。
灿烂的烟花盛放在鸟巢上空 , 全世界共同见证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 。 这时 , 航天一院十五所冬奥项目总师何冠杰却回忆起了一次彩排结束后的深夜:奥运五环的灯熄了 , 被地面屏幕映成淡蓝色 , 静静地悬在半空中 , 四下无人 , 月亮刚升到天顶 , “那天晚上 , 和今晚一样梦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