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超高清沉浸式观赛
实现“千人千面”
要想实现沉浸式观赛效果 , 除了画质更清晰 , 观看角度的自由转换也是一个重要支撑 。 据北京广播电视台相关技术人员介绍 , 通过在多路信号视频流当中增加同步机制 , 让不同路径传输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 就可以实现让观众为自己充当导播 , 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机位的视角画面 , 多维度、多角度地观看赛事 。
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自由视角技术 , 基于5G网络 , 利用场馆现场部署的多机位提供环绕整个场地的任意角度视频信息 , 方便观众以旋转切换的方式找到自己希望的视角和最佳追随观看位置 。 自由视角技术以4K多轨广播级影像同步采集编码和画面合成技术为核心 , 呈现出现场人物或物体360度环绕视角的立体感效果 , 从而实现直播画面的“千人千面”互动体验 。
据张鹏洲介绍 , 云转播的“多版制作”功能为“千人千面”提供了进一步支撑 。 即同样的前端信号 , 不同的团队可以实时在线制作出不同的版本 , 满足新媒体的个性化需求 。 2022北京冬奥会上 , 云转播将为两个冬奥雪上项目提供自由视角拍摄服务 。
张鹏洲表示 , 结合5G及整体智能云网能力 , 公众可以通过自主选择接收某个角度的现场信号 , 或者通过预设模板由云端系统运算提供任意时刻定格环绕或慢动作环绕的效果 , 实现5G时代强交互的应用 。 云转播服务于2022北京冬奥 , 不仅首次实现了由中国公司为奥运会提供自由视角拍摄服务 , 也是首次由中国公司提供的自由视角信号作为奥运公共信号向全球播出 。
智慧观赛技术
满足不同人群观赛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 , 本届冬奥会还将为特殊群体了解冬奥提供帮助 。 为了方便听障人群深入了解比赛资讯 , 全面感受冬奥精彩 , 智谱AI、凌云光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了“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 , 通过AI技术将播报内容翻译合成为手语 , 并利用数字人虚拟主播来播报 。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 , 为何要开发虚拟主播 , 而不用专业手语翻译?据北京智谱华章科技公司(智谱AI)相关负责人介绍 , 传统人工手语翻译工作量大 , 节目主持人和手语主持人配合难度极高 , 且手语翻译专业人员非常稀缺 , 无法满足赛事大量报道的需求 。 而利用数字人虚拟主播来播报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 。 据介绍 , “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以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核心技术 , 自主搭建多模态肢体动作、表情、手指同步采集系统 , 运用跨模态拟人生成算法、超高精度写实数字人等行业领先技术 , 实现了冬奥期间赛事新闻的实时专业手语翻译播报 。
“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技术的研发并非易事 , 难题之一是当前国内缺少较完善的手语语料数据 。 为此 , 研发人员在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市残联聋人协会的支持下 , 邀请了超过40余位聋人老师及手语专家进行手语文本转写和技术指导 , 并进行大范围听障群体评测 , 最终构建了符合国家通用手语规范的国内最大规模多模态手语语料库 , 词汇及语句总规模超10万 。 这项技术不仅能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信息播报服务 , 降低冬奥运营成本 , 还体现了北京这座城市对残疾人群体的尊重 , 实现了科技和人文的完美结合 。
文/本报采访人员 赵婷婷
【编辑:吴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